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19 → 文章内容

俄为何青睐中国这款弹药:一次齐射可摧毁半个装甲旅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3-5 0:55:20

2016年,中国展示了由兵器203所研制的一种新型弹药,激光/红外/毫米波三模制导系统的第三代末敏弹,技术水平与美国相当。末敏弹是大面积反装甲弹药的一次革命,中国军队曾在2007年使用末敏弹进行实车实爆实验,使用PHL03式300毫米远程火箭炮进行了一次半满管齐射,6枚火箭弹释了30枚末敏弹,攻击靶场区的12辆62式轻型坦克,最终摧毁6辆坦克。这说明一个12门制的300毫米远程火箭炮营,可以一次齐射就能在70公里以外摧毁150辆敌人坦克和装甲车辆,这等于敌人报销了半个装甲旅。末敏弹又被称为末端敏感弹药,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对目标进行自主探测与攻击的特种子母弹药,主要用于攻击装甲车辆的顶部装甲,具有作战距离远、毁伤效果好、效费比高和发射后不管等优点。末敏弹多采用子母结构,母弹内可装多个子弹,通常由炮弹、远程火箭、飞机撒布器等发射或投射,专门攻击集群坦克等装甲车辆的“天灵盖”——顶部装甲。末敏弹的攻击过程一般是这样的。当末敏弹飞抵目标上空后,延时引信启动抛射装置,依次抛出子弹。随后充气减速器与减速旋翼展开,共同对子弹实施减速、定向,调整姿态。与此同时,微处理器、多模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等电子控制部开始充电。毫米波雷达开始测定子弹到地面的距离。当达到有效高度后,各传感器开始进入扫描状态,并解除战斗部最后一道保险。经过多次扫描确定目标正确无误后,中央控制器便发出攻击指令。如果扫描结果判定为非攻击目标,则子弹继续探测其它目标。如果一直未发现目标,子弹则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上自毁。末敏弹的药型罩爆炸后将形成的高速侵彻杵体。此前,世界各国通常会采用紫铜制造药型罩,不过现在已逐步被钽代替。钽的熔点为3000摄氏度,在炸药的爆燃过程中能维持一定的硬度,保持弹丸特性。一些现役的爆炸成型弹丸已经达到0.7~0.9倍口径的穿甲威力,即155毫米末敏弹通常可以穿透125毫米左右的均质钢装甲,远远大于现役各国主战坦克的顶装甲厚度。中国第二代末敏弹的战斗部就使用了先进的金属钽药型罩,破甲威力大于125毫米,散布误差小于10厘米。更为可喜的是,中国还是世界上铌、钽、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全世界已查明钽的储量仅为为30.6万吨,中国就拥有6万吨以上,能够使用数百年。目前,世界上美、德、法、瑞典和俄罗斯等国研制末敏弹,其中较为先进的末敏弹有德国的DM-702“斯马特”、瑞典和法国联合研制的“博尼斯”、美国的“萨达姆”等。俄罗斯的RBK-500“SPBE-D”机载集束末敏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制,现装备在俄罗斯各型对地攻击机上。该末敏弹的母弹RBK-500内装有15枚“SPBE-D”子弹药,每枚子弹均由3个降落伞减速,该弹采用双波段红外探测器,可确保空心装药战斗部准确无误地攻击坦克顶装甲。近年来,中国的末敏弹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由北方工业公司203研究所研制的激光/红外/毫米波三模导引头已成功应用在了国产新一代末敏弹上。而相关资料显示,这种三模制导的方式全世界只有美国的SDB-2小直径炸弹在使用。203所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着手研究末敏弹系统。为了能够让国产末敏弹在技术上取得较快的发展,中国又从俄罗斯引进了9K55K1末敏弹。不过,俄罗斯9K55K1的制导系统只有红外探测系统,而国产的红外/毫米波双模复合制导系统无论是在探测能力、覆盖范围还是抗干扰能力都要略胜一筹。所以俄罗斯方面出口公司就希望能够引入国产末敏弹控制与目标探测识别组件技术,用于升级本国的末敏弹。而这样的技术合作在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史上尚属首例。(作者署名:科罗廖夫)《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俄为何青睐中国这款弹药:一次齐射可摧毁半个装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