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父亲教我学写字
- ·下一篇文章:好朋友心电图机突破单一产品局限,从产品矩阵再出发
《朗读者》感动之外见初心
原标题:《朗读者》感动之外见初心《朗读者》第二季开播以来,延续第一季的综艺清流气质,赞誉不绝于耳。所谓初心不改,朗读依旧,一股诗意与力量交融的文化鸡汤,又在春夏荧屏温暖流淌。董卿在《朗读者》的序幕中说:“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将优秀的、有价值的文字结合在一个故事中,通过朗读分享给观众,这是《朗读者》纯粹而美好的初心。”文字和人生之间的关系,是《朗读者》要表达的,所以它并不偏废任何一方。放大嘉宾访谈中那些故事性的人生经历是为了对他们之后所朗读的文字与人生之间的关联清晰起来,让观众在感动中领悟这些文字曾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意义。阅读是质朴的,然而于人生,阅读绝非可有可无的风雅之事。第二季中物理学家薛其坤叙述式地回顾了如何从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经历条件艰苦的求学时代,直到领略科学之美。当这位物理学家字字清朗,铿锵有力地念起《礼记·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后来,在作家毕飞宇的一篇访谈中看到他的解读。毕飞宇说:“《大学》里头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格物’,就是探求事物,一个是‘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实际上,“物理学”这个学科的名称从日本引进来之前,我们的物理叫做‘格物致知’,简称‘格致’,鲁迅的时代就是这样。由薛教授来朗读‘格物致知’,实在是般配。”体育明星姚明的职业生涯的一丝一毫早已被媒体反复报道,而当人生与朗读相结合时,一切的已知又展开了新的空间。姚明谈到了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的选拔,因为名额的限制,一部分队员被淘汰了,他们发出了刺耳的嚎哭。说到这里,姚明问了董卿一个问题,他说:“能说他们是失败者吗?”姚明选择海明威朗读,在海明威的众多名篇中,他选择了《真实的高贵》,海明威是一个高贵的写作者,他的许多作品都在说同样的事——人类可以被击倒,但不会被击败。或许在不得不提前退役时,姚明在他的体育生命中伤病被击倒,但他留给观众的问号是,这同样是生命的失败吗?运动员的尊严与骄傲还会在他今后的人生中支撑他继续奋进吗?节目中,他没有答案,但他站着舞台上朗读的状态,他退役后的作为已经是给观众以启示了,乃至拓展了超越他自身经历的广阔思考空间。同此,当守鹤人徐卓富于感情地朗读张抗抗的散文《白色大鸟的故乡》时,被文中那只因原配移情别恋而伤心离开扎龙生态保护区的雌鹤所打动时,你便知道,徐卓一家三代用生命守护的扎龙湿地,无私无畏地奉献,不只与艰苦相伴,他们感受的是一份超越人类生命,与世间万物广大生灵的心心相映。时隔一年,董卿与她的《朗读者》带来的是一份对 “朴实、深厚、诚恳”立意的秉承贯彻,一份对文化节目的高品质与大格局的坚守,更是一份对朗读和朗读者本身的真挚情感,一份对一直以来喜爱和支持节目的观众的回馈。人们总在问,《朗读者》这类知识类节目的大火,有多少会转化为对知识本身的渴求? 《朗读者》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吸引观众,又将这种感动提升至理性思辨。在《朗读者》的嘉宾中,既有平凡的普通人,也有大众明星和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成就者,将人生与朗读并重后,便不必拘泥嘉宾身份、成就,而不愁对话不够精彩。因为,即便再平凡、普通的人生,一旦进入阅读的世界,生活与阅读相互印证时,都会展现出开阔的境界。人生漫长,曲折反复,处处皆是精彩,而阅读是点亮双眼的明灯,让人发现,带来深思、警醒、启示。也正因此,所有的“明灯”都有理由被朗读,无论高雅或通俗,浅显与深奥,节选片段,有耳熟能详的中小学课本文章如鲁迅的《故乡》,有畅销书《小王子》,也有相对严肃的文学作品如《卡拉马佐夫兄弟》;能听到《礼记·大学》、楚辞《九歌》;也有戏剧《牡丹亭》和《哈姆雷特》。然而,当知识性超越娱乐性后,文本的深奥程度也有可能因曲高和寡而造成观众流失。以《礼记·大学》为例,董卿曾表示:“作为制作人,我怎么可能不考量这个问题?我一定会考虑,但最后,我认为它可以读。薛其坤所代表的现代科技创新和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脉之间有一种很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是不是我们《朗读者》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呢? ”唤醒大众内心的阅读热望是《朗读者》的初衷,也是原动力,所以,无论它高冷,它深奥,它催泪,它燃情,它的一切节目呈现,都是为传递文字原生的力量而竭尽全力。就像董卿在第二季第一期“初心”的开场所说的那样:“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是简单朴素的,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最终可以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方寸间显精神,咫尺间见乾坤。新时代更需要新的“筋骨血脉”去承载,央视文化综艺在砥砺而行的价值引领和形式创新中,不断挖掘着中华文化精髓和多元传承路径。 J187
《朗读者》感动之外见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