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11 → 文章内容

课堂革命 ? 福田表达 | 名师、名校长和教育大咖现场传授,中学语文课原来可以这么上!(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3 22:01:20

里”分别加了一个“而”,哪个同学说说看有什么作用?回答:加了一个“而”,显得过程更加艰难,“侍宦而至将相”感觉经历很久,“侍宦至将相”像官二代,而“侍宦而至将相”好像有一个奋斗的过程。除了欧阳修的例子,程少堂老师紧接着还引用了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等文段中的虚词使用,并且讲到自己父亲去世时心里的想法,讲述虚词是如何真正地表达人的内心活动。他说,在虚词的使用上,鲁迅先生是用得最好的,建议同学们多看看鲁迅的作品。他让同学们要从虚词的角度去修饰文章,而不要过多使用感叹号和问号。恰到好处的幽默,让观众直呼课堂太有趣。03借景抒情程少堂老师提到,写抒情文段时,借用宗白华的文章《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程少堂老师举了多个例子,比如张学良面对深爱多年的女人死亡时,只说了“她死了”三个字;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借景抒情;还有鲁迅的《祝福》和《故乡》,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些例子中,作者都是借用景物,表达了非常浓厚的抒情之意。04松静柔慢程少堂老师将学者和太极拳联系起来,“在激情强烈的时候写抒情文字,我们很容易快节奏,但是深层的抒情、强烈的感情往往要通过慢节奏的文字来体现,这样显得更能打动人。”他将太极拳和八段锦里面的特点引申出来,引用汪曾淇《受戒》的片段,引导同学们体会其中的慢节奏以及浓烈的情感。他说,柔中带刚,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在写作时,要做到松、静、柔、慢。最后,程少堂老师放了开场时“家门口的树”的照片,并附上他给85岁的母亲写的追悼词摘要。他说,这是母亲要求的。他写了家门口的槐树,以此为剪影歌颂母亲。王本华:语文教材与文学教育的秘密△ 王本华: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在研讨活动上有一位在学术上极有造诣的女士被人尊称为“先生”,从容优雅的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就是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本华。语文教材与文学教育有什么样的紧密联系?二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王本华为大家带来了有关“语文教材和文学教育”的梳理。她从教材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九个字谈起,为大家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材的发展脉络、设计以及背后的构思和意图,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幅明晰的新中国语文教材建设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毛主席亲自主持下成立,从1950年建设至今,已经出版了11套教材。其中有3套教材与文学教育密切相关。1982—1997年的高中教材中,文学地位不高,基本上按照记叙、说明、议论这三大主题组织。”王本华向大家介绍。随后,“文学和汉语分科时期”、“汉语大纲的定制”、“200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确立”以及“统编教材在文学方面考量的要求”在王本华的介绍下,都一一呈现在众人眼前。王本华强调“名著阅读”也有方法,“在每一部推荐的名著阅读里都会有一次方法的引领,有的是阅读整部作品的一般方法,比方说精读、阅读,然后跳读、浏览、批注等;有的是阅读一类作品的方法,比方说如何读外国小说,如何读现代诗歌等等这样的一些专题。”王本华希望在学生阅读的过程当中,不只是读,还要读有收获。她建议老师推荐书目时,都要有专题探究,供学生去思考。在新的统编教材里,有一种阅读的新样态。每一个单元都有三个任务:一是以文本学习为主;二是实践活动,举办诗歌的朗诵会,在举办的过程当中要学会怎么来使用自己的语调、语速等等这样的一些要求;三是每一个单元第三个任务都会回到语文最根本的内容——写作。王本华认为,在语文核心素养里,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关于情感的培养。“我们过去很多时候讲智商,现在也讲情商,有的说智商重要,有的说情商重要,大家看现在很多出问题的学生,大部分是缺少情感方面的培育。”谈及情感培养,她介绍“语文是责无旁贷的,之所以让学生分析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为了对学生自己产生影响。”王土荣:福田课堂探索走在广东前沿△ 王土荣:著名特级教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语文科主任昨天下午的课我觉得挺好的,主要解决了一个问题,怎么样把学生读的东西变成一个有效的教学资源。我也一直都在关注这件事,几年前曾经看过东莞的一个教学,去年看过教育部推荐的常州中学的一个教学,我觉得他们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推荐书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最成功的就是让学生推荐书给家长的环节。最不成功的就是这之前,让学生给这三本书的故事排先后,这个时间基本上是浪费的。他与学生的认知、与我们教学的目标都有点距离,没有思维训练的价值,这应该是由考证学或者是版本学,或者是对作者的研究要考虑的东西,学生在这么小的年龄阶段,他没有办法承担这个责任。我感觉到谭老师的课在启发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非常实在,我们说这个好不好不是凭着专家,也不是凭着自己的爱好,而是说如果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在这个课堂上,那么,在这40分钟内他得到了什么?他是积累了语言,还是进行了大量的思维活动?或者是说他通过这个审美的活动激起了他一种美好的情感,以至于形成了他一种比较高雅的艺术修养,或者是文学鉴赏的能力,或者说他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得到了提高。用这个一判断,我们就知道这个课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第一节课,张鹏举老师谈得比较多,我就不多说了。古文化最经典的东西,可不可以在现在这样的教学当中,适当地引入一些文言文的虚词、实词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古文言文的教学离开了音韵之外,你完全不牵涉到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知识等等,这可能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昨天上午的一些课也非常好,比方说思维训练这节课是不是可以更好一些,上午的思维训练课基本上是三个例子、三个环节是一个平面,他应该是有一个拓展、有一个提升。特别是面对的又是高中学生,就不应该是从一种碎片化的想象,再到一种碎片化的训练。把想象的训练提高到一个比较好的能适应高一学生还是一个大问题。文学即是人学,如果能够激发学生,比如通过参加歌舞的活动来读云南的歌会,可能会更好地把这个课上好。今天这些课里有一些是值得肯定的,有一些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从一个高中教师,或者从高考的角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课堂革命 ? 福田表达 | 名师、名校长和教育大咖现场传授,中学语文课原来可以这么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