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电脑基础基础应用22 → 文章内容

“一个图章”:服务型政府 从此起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4-2 2:20:31

“一个图章”:服务型政府从此起步浦江之滨的上海,风云际会,气象万千。在上海改革开放历程中,外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上海累计引进外资项目9.14万个,实际吸收外资2231.4亿美元。直到现在,外资企业仍为全市贡献了超过1/4的GDP,1/3的税收和2/3的进出口总额。吸引并用好大量外资,把上海打造成外商投资的首选地,推动上海从计划经济的重镇变成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一历史过程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要有前瞻的眼光、高明的战略和超乎寻常的努力。30年前的1988年6月10日,有着“一个图章”机构之称的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宣告成立。这个打破常规的创举,点染了上海改革开放的壮美画卷。【亲历者说】“一个图章”撬动外资入沪中山东一路33号1号楼是一栋百年历史的老建筑,曾因“一个图章”机构落户而外商扎堆,门庭若市。这个机构用全新理念、全新架构,搭建起外资进入上海的快车道。外资委诞生前,恰是上海转型艰难、经济低迷之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涌动。经济特区横空出世,让南方省市走在了开放的前列。上海习惯了严丝合缝的计划经济模式,面临着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不适应。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城市面貌破旧不堪。上海一年只有十几亿新增财政收入,难以改变上海面貌。要加快发展,就要眼光向外,加快吸引外资。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上海,没有专门的外资服务机构,审批手续繁琐。一个100多万美元的投资项目,要找四五个委办、盖上40多个图章,一些项目甚至要盖126个图章,耗时一两年。外商一圈跑下来精疲力尽,投资热情大大减退。上海需要速度,需要效率,需要雷厉风行。1988年4月,朱镕基就任上海市市长,在中央和市委的支持下,着手改变上海的外商投资环境。他提出:政府应该为外商服务,要设立“一个图章”机构,把126个图章变成一个大图章,而且要求把最强的干部调到这个机构来,一下子搞上去,改变上海的形象,提升上海的信誉。“这个想法让我惊叹不已,以前只听说过一站服务,没听说过‘一个图章’机构,这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时任市仪表局局长,后担任市外资委常务副主任的叶龙蜚这样回忆说。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1988年6月10日,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朱镕基市长亲自兼任外资委主任,黄菊任副主任,以体现市政府的权威。同时,市计委、经委、建委、外经贸委主管相关工作的副主任兼任外资委委员(副主任)。在锦江饭店小礼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宣布:外资委行使“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的工作方法,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图章”让外界觉得不可思议。与会代表回忆,一位外国记者用怀疑的语气询问:“是总共一个图章,还是要额外增加一个图章?”当他得到“一个图章就可以了”的答复时,全场气氛进入高潮,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上海创设的外资委,其行使的职能不是补充性的,而是要将其他委办的权力集中到这个新的机构,把各委办的审批印章收掉,变成1个印章,而不是联合办公。”后来担任过外资委副主任,现任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刘锦屏告诉记者。发布会上还公布了外资委工作守则:微笑待人,和气生财;有问必答,有信必复;通力协作,高效服务。24个字,朴实无华。更令中外记者感到新鲜的是,外资委将“24小时待命”,随时解决外资企业遇到的问题,并且当场公布了外资委常务副主任的电话号码。这些细节,让外界感受到了浓浓的诚意。外资委成立后,所有同事兵分14路,逐户拜访全市两百多家外商驻沪机构,向外商介绍新机构的职能。“外商一开始以为我们是推销产品的,了解我们的意图之后,都热情接待。”叶龙蜚与同事们来到外商集中办公的联谊大厦,挨家挨户敲门请求拜访。让他记忆犹新的是,走进一家外资企业,他开场就说:“现在搞改革开放,我们要推销的是改革开放的思想,看看怎么来帮助你们。”有人问:“看你像领导,你是科长还是处长?”叶龙蜚回答:“我是局长。”对方惊叹:“啊?局长也跑来发传单啊!”恰恰是这种观念上的冲击,释放出上海推进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外资委的设立,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出台,有效促进了外资落户上海。1988年,外资委批准外商219家,引进外资1.66亿美元。1991年,上海引进外资项目365个,平均每天一个,引进外资2.79亿美元。1992年达到2012个,是此前N年的总和……从此,上海进入了外资大量涌入、城市大发展的腾飞时代。从“一个图章”到“一网通办”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无止境如果说“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给人带来巨大震撼,那么外资委一直秉持的服务理念,则深刻冲击了传统政府部门“朝南坐”的思维。一系列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让外资委成为上海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次成功尝试,其影响深远绵延至今。自我改革,提高效率外资落户上海的最大阻力是政府自身,症结在于体制机制问题。当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即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当时,经委负责审查外资工业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外经贸委审查外资项目是不是和国内出口有冲突;建委主要审查土地、规划、水电煤等配套条件;计委主要审查是不是限制企业,是否重复建设等。尽管这些审查在当时都有其合理性,却让初来乍到的外商感到茫然无措,大大增加了引进外资的难度。通过对外商投资的流程再造,情况开始大为改观。市计委对外资项目立项的审批权、市外经贸委对外资企业合同章程的审批权、市经委对外资工业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权,都收到了外资委。同时,这几个委办的副主任兼任外资委委员,原有职务并不免掉,这一制度设计确保了外资委工作的顺畅开展。“外商只要找到外资委,外资委会主动协调、内外结合,指导外商完成各种申办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外资委通过内部协调,把外资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解决掉,并且帮助外资达到办成条件,盖一个图章完成审批。这种主动帮外资想办法的做法,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和效率,让上海在外商心中的形象有了很大改变。”时任市计委副主任、外资委委员吴祥明分析说。“外资委成立后,简化了审批程序,但该有的程序都有。如果土地和其他方面没问题,两三个月就出来了,是过去耗时的几分之一。”刘锦屏坦言,外资委的工作理

[1] [2] [3] [4]  下一页


“一个图章”:服务型政府 从此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