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滴滴的奶酪?
、高德均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提供网约车服务的。合并大众点评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美团上已汇集了超过3.2亿注册用户(2017年)。按今日资本徐新的说法,在生活服务领域,“有30%的人是打车去吃饭的”。如此计算,美团能够为其平台上提供打车服务的用户规模高达9600万人。而显然,这一规模大部分都属于滴滴。携程上线的携程专车,则是针对抵离交通场景(接送机、站、酒店、景区)提供网约车服务。携程国内专车事业部CEO李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范围的网约车服务,有着较高的客单价,也因此带来了高GMV。仅在机场、火车站的接送GMV占整个专车市场近20%,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头部市场。更为重要的是,携程是一个平均月活跃用户量超过1.5亿(2017年)的大型出行平台。其本身就有着票务出行的场景,而从出发地到达机场、车站等地的往返同样有着巨大的需求量。而携程专车要做的,正是基于自身大流量、出行场景的基础上,提供从出发地往返车站、机场、酒店的网约车服务。而这同样有很大一部分阵地源于滴滴。同样,高德地图开展顺风车业务也有着相似的逻辑。据移动大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高德地图以3.2亿月活跃用户量位居地图行业首位。而这样的用户基数也成为了高德为用户提供叫车服务的基础。按照高德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北京五环范围内,有16.4%的出行需求高度重合,这自然与高德地图的顺风车业务产生协同效应。此前网络上已有诸多讨论,“美团做打车是一种降维”,在此不做重复论述。但美团之外的携程、高德涉足网约车业务的逻辑与之相似,在自带出行意图的场景之下,加之其平台上的高额流量,势必会对滴滴的网约车业务形成降维打击。而在本身所提供的吃喝玩乐、票务、定位等服务之外,再加上网约车服务,这些平台所得到的用户画像要远比单维的网约车业务更加精准,这也是滴滴所不具备的用户数据资源。2.降低抽佣比例滴滴的高抽佣比例使得司机端的不满持续累积。相比之下,美团打车、易到、高德顺风车目前都推出了免佣金政策,这有利于平台在司机端获取市场。多位网约车司机曾对地歌网表示,包括佣金、服务费、信息费等费用在内,滴滴合计扣除司机端近30%的费用。而美团、易到的免佣金政策,使得相同距离的订单收入均高于滴滴。“只要别的平台单子够多、始终不抽佣,就打算(从滴滴)跳槽了”,他们表示。因此,对于网约车C2C领域的业务来说,降低抽佣比例成为了撬动司机端最有效的措施。而对于连接司机和乘客的网约车业务,来自司机端供应是其行业的重要支撑,这是其为用户提供叫车服务的基础。而滴滴的高抽佣政策,减少了司机的收入,而这也导致了平台内司机的流失。其他平台此时打出的免佣金政策,正是挖角滴滴供应端的动作。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滴滴“期望通过提供汽车租售、汽车金融等业务,‘锁定’车和车主”的行动才刚刚起步,供应端的壁垒还暂未搭建起来。因此对于司机的流失,滴滴或许可以称得上“束手无策”。3.提升服务近期用户对于滴滴的不满集中爆发,大有“揭竿而起”之势。此前曾有滴滴司机辱骂、殴打甚至强奸的事件发生。而“空姐命案”则引发舆论对滴滴平台安全性的大规模讨伐。虽然这类恶性事件大部分原因出自司机自身,但被“滴滴司机”的描述锁定,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方,滴滴仍然被当作归咎的对象,也因此难免被打上服务差、不安全等标签。滴滴的大体量以及用户规模,使得在面临用户宣泄不满时,难免成为首当其冲的发泄对象。而这也成为了其他网约车企业的切入契机。在北京,易到、神州、首汽的司机甚至普遍都会用同样的词汇形容滴滴,“乘客太low,低端的平台形成低端的用户”。与之相比,曹操专车、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的中高端定位正是从这个角度区别于滴滴的。例如,曹操专车大打新能源汽车标签,强调节能环保,采取“新能源汽车+公车公营+认证司机”的B2C运营模式,在安全和服务保障上有所加强。对于美团和滴滴的上海网约车大战,曹操专车董事长刘金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这从侧面反映出用户和司机对滴滴的忠诚度并不高。首汽约车则强调服务质量,推出15项专车金牌服务标准,并一直将服务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对于美团等新玩家的动作,首汽约车CEO魏东则称:“不会受到其影响”,这与其差别性市场定位相关。然而实际上,滴滴也并非仅满足于“经济型”的定位的。去年5月滴滴就上线了豪华车业务。但经过一年的发展,这项由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等高端车型提供服务的业务,仅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上线,并需要提前预约。这“一年三座城”的发展速度,滴滴似乎是有些“心不在焉”。而对于顺风车安全性质疑的整改,以及专车、快车等车型的人车不符等不规范现象的整治,也是在5月16日才刚刚公布。可以说滴滴针对服务质量提升的行动仍在起步阶段。而滴滴期望改变的服务差、不安全等负面形象,需要打破用户原有认知,进行重新塑造。而这需要滴滴付出长期的努力。网约车的战场远未平静。虽然滴滴一家独大的地位很难撼动,但这并不代表着“蚂蚁吃大象”的事件不会重演。经过多年的教育,网约车市场规模已经趋于稳定,增量空间正在闭合。其他玩家在网约车领域的份额增量,对于滴滴来说都是一块“被吃掉的肉”。就目前来说,“滴滴没有护城河”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但未来滴滴在战术上如何防御和进攻,以及在战略上如何抬高壁垒,这或将关乎到滴滴的命运走向。(来源: IT老友记)
谁动了滴滴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