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早报 | 坚果手机可按压调取微信付款码;微信订立买卖合同法律有效
- ·下一篇文章:好机遇打通致富路
晋北方言里的“老掴”
原标题:晋北方言里的“老掴”晋北方言里的“老掴”宋旭“老掴”与“瞭哨”,是两个与“看”、“望”有关的方言词汇。因其基本意思相近,故现在人们常常混用。但具体分析起来,两者还是有差别的。“瞭哨”,一般用在对象具体位置确定的情况下,且多有“巡视”之义。如:村里唱戏,咱也出去瞭哨瞭哨。二毛眼把车停路边,对旁边的保安说:“我进会儿商场,你给瞭哨瞭哨,别让人把胎给扎了。”此处“瞭哨”也常说成“达照”(“察照”之古音,意为关照、关注)。“老掴”,一般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对象与“看”或“望”者本人的距离较远;二是对象的具体位置尚未确认,有所寻。如:四黑眼出去好长时间了,七十多岁老母亲天天站村口老掴。我家大草鸡不见了,你给老掴老掴,看在你院没?大清早站门口,老掴啥呢?旧时晋人多走西口,蚰蜒土路上,男人背个褡裢越走越远,而土梁上的女人,往往由“瞭哨”变成了“老掴”……。方言多存古音。鉴于方言里的“瞭哨”与普通话“瞭哨”音义相同(均为“环视,巡视,来回看”),故不做多解。接下来重点解读一下方言中的“老掴”。笔者以为,“老掴”即为“瞭高”。“瞭”,从字体上看,只有楷、宋,不见甲(骨)、金(文)。考之韵书,“瞭”不见于《说文解字》,“汉典”《说文》以“了”代之。而“了”,《说文》的解释是“尦也。从子无臂。象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了) 尦也。尦、行胫相交也。说明至少在许慎时代,“瞭(了)”有其音而无其字。从当时以“了”代“瞭”的情况看,应该是借字表音。那么,“了”音从何而来?其实,这又是汉语“d/t”与“l”音互转的典型例证。“了”所对应的,就是“眺”字。“眺”,上古音“leu”。当“眺”音由“leu”转为中古(南北朝后期至唐宋)的“tieu”(王力拟构),其原音仍然保留在方言之中,人们最初用与其发音相同的“了”字代替,后来才造出“瞭”字。故后世“瞭望”、“了望”相通,而“瞭望”、“了望”,即“眺望”也。其后,“了(瞭)”字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由“leu”加介音“i”转为“liau”,而方言所保留的“leu”音则一直延续下来,并以“老”字代替。再看“掴”。方言中的“掴”实发“gua”音。“高”,上古音“keu”,当“keu”音之“k”转为“g”,即为“geu”,与“gua”音非常接近。回头看“瞭高”的释义。“瞭高,于高处远望”。正是方言中“老掴”的起始含义。汉语成语中有“眺高望远”,即“瞭高”,方言称“老掴”也。当年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老掴”了半天,不见一个人影,遂抚袂而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晋北方言里的“老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