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07 → 文章内容

难以复制的今日头条,和张一鸣的信息帝国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1 18:04:18

内容。引自 2014.3.5 钛媒体 《今日头条:野蛮人与新物种》关于今日头条的 2014 年前的报道,基本都在谈个性化推荐。2014 年,开始谈变现方式,精准的广告系统。同时这一年推出头条号,开始注重生产内容。2015 年,重金投入扶持头条号。但这些都是围绕信息分发这一主线。且历年的报道中,谈到今后的方向,张一鸣总是在说优化推荐。2013 年 11 月,他说...今日头条“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方面面。比如怎样更快的甄别用户的兴趣,如何让用户之间更好的交互,如何负载更多的内容。仍有一系列的问题还等着我们去解决。”引自 2013.11.6 TechWeb 《张一鸣:传递价值 打造“真头条”》2014 年 6 月,获得 1 亿美元投资后,他还是说...一亿美金要怎么花?这是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对此,张一鸣给出的答案是:“还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产品技术的基础投入。”引自 2014.6.4 《今日头条1亿美金融资背后,关注四个争辩焦点》2015年 4 月的采访,他依旧说....对于今日头条的未来发展,常称自己是“重度信息需求者”的张一鸣也有着清晰的想法。“我在想如何更有效地获取信息,除了我自己能有效获取信息以外,也在考虑如何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信息,如何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交流。”引自 2015.4.24 每日经济新闻 《张一鸣:既做新闻客户端 也做信息分发平台》真是一个毫无悬念的 Boy 呢~此外,张一鸣对信息和传播理解很深:我从几个维度做了增减,首先从传播的半径,比如一个校园广播,它是在千米范围内,无线电就可以覆盖全球,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媒体。另外是速度,移动互联网一次推送,在10分钟之内可以覆盖全国的用户。带宽是指传输的能力,在互联网之后是唯一一个从图文、视频、图片等各种题材的内容。再下来是交互方式,单双向的,是否可以同时单双向。场景和分发机制,分发机制我放在最后面,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听广播、看电视都是简单一对多,但是到了互联网的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个性化又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最早的是基于订阅的,订阅一个来源,微博可以关注一个人,再后来可以关注一些主题,个性化是这几年非常大的分界线。引自 2013.12.19 钛媒体 《今日头条为什么火,技术真能帮媒体变现?》可以看到,张一鸣不去关注表面的内容交互,而是深入信息互动、传播的本质,在一个抽象层级很高的维度思考,并专注做好这件事。这就使得今日头条很难走弯(咦?)且变得难以复制。四、其他个性化推荐为什么没有跨界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张一鸣很早就注重信息如何分发。他也关注不同的信息的差异。他们做透这一套后很容易迁移其他的信息介质。这也是为什么短视频的黑马能出在今日头条系的一个很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张一鸣从来没有把推荐引擎的内容只局限在新闻资讯上面。“我们做今日头条的时候就还犹豫要不要做一个更综合的东西,比如叫今日发现。后来觉得没有必要了,就在上面扩充就好了。引自 2014.3.5 钛媒体 《今日头条:野蛮人与新物种》也就是说,不像其他公司,想的是怎么做短视频,或者怎么在自己的产品中加上或融入短视频的功能,张一鸣想的是怎么把信息分发机制迁移至短视频这种信息类型。这是完全不同的思路。其他的做个性化推荐的产品照理来说也是可以做到这样的跨界的,至少在技术上,那为什么没有呢?例如像豆瓣的豆瓣 FM,算是很早做个性化推荐音乐的,当时我还很喜欢这个产品。但是豆瓣就没有做个性化推荐的资讯应用或短视频应用。这还是和产品主打的方向有关。豆瓣专注于兴趣社交、社区、内容。然后在电影、书、音乐等垂直领域探索适合各自的玩法。并没有从信息分发的角度去做产品。五、张一鸣其人最后再让我夸一夸张大大。早先朋友圈传出他的几篇文章,“延时满足”(咦?)什么的,就觉得他好厉害。这次集中看了他的采访文章,依然发现很多独到的观点。摘录一下。1.关于商业化和用户体验的平衡张一鸣对于用户体验以及商业化之间的平衡,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他将广告对用户体验的“伤害”进行了量化,量化的标准包括阅读文章数量、阅读时长等因素。他的要求是,广告对用户体验的干扰不能超过 4%。今日头条甚至还授权用户可以对广告点“不感兴趣”,防止类似广告再次对用户产生干扰。引自 2014.6.4 《今日头条1亿美金融资背后,关注四个争辩焦点》2.关于起名“我们是比较重视方法论的团队,我们把名字分为3类,一类是像百度这种意义很完整、很综合的名字,一类是像小米这种拟物的、具象的名字,最后还有一类就是大白话,我们对这三种做了分析,最后发现排行榜上靠前的都是大白话类型的,比如铃声大全、高清影视之类的,所以我们知道一定不能起一个很装的名字。”引自 2014.3.5 钛媒体 《今日头条:野蛮人与新物种》联想下我也曾经历过新产品起名,都只是集思广益了一下而已。大家可能对集思广益有什么误解吧,嗯。3.关于个性化推荐是否让信息渠道变得更窄其实我觉得新闻客户端反而让我信息变得挺窄的,基本上我以前看的很多都是利比亚、巴基斯坦的新闻。......推荐引擎,如果从过去来看,确实有优先访问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其实它是在平衡三样东西,一个是从历史来推断,挑选用户最感兴趣、最关心的话题;其次,公共话题,即公共关心的内容,这些内容你可能不感兴趣,但别人提到时,你不能说不知道;第三类,其实是我们在重点发展的个性化内容。引自 2014.11.19 腾讯科技 《专访今日头条张一鸣:推荐引擎没有让信息变窄》4.关于机器人写作机器人写作,我们是觉得在特定领域是可以的,在财经、股票,在气象,这些是可以的。但是非常有创意性的内容创作是不行的.....机器生产内容,更多的是把一个原始的信息转化成既有一篇可读性的内容,它更多是格式的转换。它并不能够有更复杂观点的提炼,或者更复杂实时的组织。提到的参考资料:

上一页  [1] [2] 


难以复制的今日头条,和张一鸣的信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