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潜江小龙虾连锁经营模式让“红色风暴”席卷全国
- ·下一篇文章:直播平台竞争进入白热化 斗鱼凭借平台优势再纳多位实力主播
羌山幸福花开巴蜀人家锦绣
一排排羌式民居依山而建,重生的萝卜寨成为著名旅游景区,世代背水为生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肖雄 摄5月8日,刚立夏的汶川,天气还带着凉意。汶川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汶川一小”)的电脑室内,高年级的孩子正通过远程课件,学习电子文档处置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随堂老师“求教”。他们与大城市规范化建设小学学生“同步学习”,脸上写满了好奇和兴奋。十年前,这所小学里的孩子有的懵懂幸存,有的尚未来到人间;有的每天经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有的间或从祖辈、父辈口中知悉那场巨灾,有的每年陪伴家人祭奠未曾谋面的哥哥姐姐。十年后,当破碎的山头重新长出繁花,当新生的儿童在土地上撒腿奔跑,当年“以人为本”的广东对口援建把八成资金合计65.68亿元用于民生项目,不仅让人们看到在废墟上崛起的新汶川,更重塑了汶川内在的“软实力”。援建水利设施118项村民喝上放心水沿着蜿蜒的公路盘山而上,海拔2000多米的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显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樱树林间。一排排羌式民居依山而建,不少屋前庭院挂出旅馆、菜馆牌子,彩旗猎猎,门窗上的羌族纹饰处处透着喜庆。在这里,住着265户从不远处的老寨上搬来的村民。十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中,这一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羌寨几乎被摧毁殆尽。在广东江门的援建下,重生的萝卜寨成为著名旅游景区,世代背水为生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数千年来,“吃水难”一直是村民们最头疼的事情。由于地处干旱山谷,祖祖辈辈的萝卜寨人常年得爬到高山上去背水。村民王国云告诉记者,冬天来临时,山沟里的水源还会结冰,村民们只能冒着严寒四处找水。背一桶80斤左右的水,至少来回2个小时。2009年,江门援建队在雁门乡海拔2600多米的大山深处修建了取水坝和过滤池,铺设引水管道把水引到萝卜寨村的蓄水池。该工程共投资360多万元,满足了萝卜寨与索桥村数千名村民的用水需求。萝卜寨村党支部书记马前国说,供水工程之所以能克服高山的艰苦条件,离不开援建队付出的巨大努力。筹备之初,援建队几乎踏遍山野,才在陡峭山峰上找到取水点。13.5公里长的引水管道亦来之不易,“钢筋大多在岩石上打洞吊起,管道材料全靠人抬上山,每人每次还只能抬一根。”这项艰辛的工程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于2009年9月投入使用。清澈的高山水源源不断流入蓄水池,通过管道输送至家家户户。即使到了冬天枯水期,村民也可以去蓄水池取水,来回只用半个小时。据统计,广东共投资8.25亿元,援建汶川县各种城乡水利设施118项。震前,汶川县的供水能力十分有限,全县仅有两座自来水厂,总供水能力仅每日7000吨,包括萝卜寨在内的农村饮水全部依靠118处“自流水”解决。受地震影响,这些仅有的市政供水设施均遭到严重损坏。对此,广东援助新建县城和15个集镇供水项目,形成供水能力2.7万吨/日,并新建34个农村供水项目。同时,配套建设市政供水管道128公里,农村供水管道882公里,使城乡供水得到改善。其中,位于威州镇的汶川县自来水厂由广州对口援建后,成为阿坝州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厂工程。“现在供应的水都很干净,老百姓用水很方便。”作为援建的见证者,在汶川县自来水厂工作了13年的总经理苏远银,感到很欣慰。他说,过去的老水厂缺乏资金和技术,制水工艺十分简单,水质远达不到国家标准。经过广州援建,水厂拥有了先进的制水技术,可以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重构医疗卫生服务网不出县城就可看大病除了汶川县自来水厂以外,广东还有许多民生援建项目在阿坝州内“有口皆碑”。地震发生之初,第一个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医疗机构“粤秀友好医院”,在10天内拔地而起。当时,映秀镇及周边地区医疗机构大多被毁,广东援建队克服重重困难在漩口中学的广场上建起这座板房医院,投入灾后救援。十年过去,板房医院早已拆除,但“粤秀友好医院”牌子仍然挂在由东莞援建的映秀中心卫生院门上,以纪念当初的川粤友谊。该院副院长吴永红介绍,该院是阿坝州最大的一所中心卫生院,可辐射周边的银杏、卧龙等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援建了汶川5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所中心卫生院、8所乡镇卫生院及106所村卫生站,建筑面积和床位数分别比震前增加60%和40.9%。广东援建为汶川重构安全、适度超前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县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由此迈上新台阶。其中,由广州投资1.4亿元按二级甲等医院标准重建的汶川县人民医院,在震后十年里实现了“三级跳”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该院被评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18年则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成为阿坝州第二个三级医院、唯一的县级三级医院。如今,该院设有科室42个,三四级手术达到全院手术的42%,疑难杂症可与外地医院远程会诊,“老百姓看大病,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往外走。”汶川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松柏介绍。而广东援建时,除了重建医院,还派来了一众专家援助该院的医疗业务。“各个科室的专家都有,他们手把手教我们的医生。”汶川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吕红强表示,广东医务人员常驻在板房医院里,不仅坐诊看病,而且通过查房带教、手术示教、开设讲座等传授知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医疗业务水平。广东援助汶川期间,累计派出60支援川医疗卫生队,共计709人,帮助开展医疗服务,并传授医术和医院管理经验。其中,培训县乡医疗机构卫生人员1860多人次,村卫生人员654多人次,有效保障了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永不带走的医疗卫生队伍。“广东援建者就像亲人一样,这份情我们永远不会忘。”吕红强动情地说,在艰苦的板房医院过渡期,余震威胁时刻存在,但许多广东医生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迢迢而来,向医院和灾区人民施以援手。在援建结束后,医生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依然细水长流,时至今日,广东医生还会常常回来看望他们。援建学校16所教学接轨珠三角“滚滚的岷江河畔 啊啦哩?? 有一座美丽的校园 啊啦哩?健闭馐赘杞小斗欧擅蜗氲牡胤健罚?是汶川一小校歌,由师生共同谱写、演唱,歌词也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作为汶川县城重建十大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的汶川一小,由广州对口援建。从2009年2月奠基动工,162天后学校交付使用。新建的汶川一小可容纳30个教学班,1200名学生。记者在崭新的汶川一小看到,该校共有9个塔楼,包括了教学楼、宿舍楼、体育馆及
羌山幸福花开巴蜀人家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