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02 → 文章内容

杨善深:笔笔用笔,笔笔重,减无可减,以形写神(70幅作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9 20:31:53

对学生从来没什么保留,在这方面,我印象很深刻。尽管父亲有不少弟子,但是,他也一直跟大家讲,不一定要学他,把基本功打好了,多练习和琢磨,就会有自己的风格,跟老师学得越像,也就等于画得越失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其实还是受到了父亲很大的影响,我一直希望摆脱父亲对我的影响。当然,父亲的勤奋是叫我谨记的。精品大多在港台藏家手中记者:杨老所说的画画是“苦事情”应该和他的勤奋有很大的关系吧?杨天颐:画画确实是“苦事情”,在我家中,可以见到纸片、石头上面都是一些字画,这都是父亲画的,他一生爱好游历,也会带回来一些什物,这也成为了他创作的材料。父亲在艺术上下的苦功,我在后来整理他的遗物时,更是深有感触。父亲去世后,我将他的碑帖都运到了北京,从他收藏的碑帖数量来看,确实可以看出他下的苦功夫。和他同时期的画家相比,父亲的创作题材之广,在书画领域的成就,都和他的勤奋分不开,当然,其中也有父亲对艺术的强烈感情。记者:杨老去世已有5年,对他的作品的整理和研究情况是怎样的?杨天颐:我在北京也经常有人向我提到这一问题,也有出版社希望出版父亲的作品。但是,由于目前父亲的作品在国内流传的比较少,大多集中于港台的十几位藏家手中,市场上很少见,即使市场上出现的父亲的拍品,精品和大尺度的作品均不多见,这当然不是好事,因为研究者看到父亲原作的机会很少,对他的作品的传播也不太好,但是,这也没办法,家人也控制不了。父亲离世时,家中也没有剩下多少作品,甚至可以说家人手中没有多少父亲的代表作,父亲生前一直就期望自己的作品流传到社会,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捐赠给了一些机构。趣闻逸事——爱穿长衫,不苟言笑2004年离世的杨善深,广州画界中人对其依然有着很清晰的记忆,“杨老总是一身灰色长衫,言语不多,去世前两个月,还曾在广州出席一个展览开幕式,身体健朗,步速依然很快”。张素娥因为筹备杨善深艺术馆以及后来写作《杨善深传》一书,与晚年的杨先生接触较多,杨曾解释其爱穿长衫的原因:“我穿长袍,一来为了方便;二来,我是一个中国画家,穿长袍更适合我的身份。”在卢延光的印象中,杨善深则“像老农般木讷”。“他不善言语,所有的言语都放于画上,题于纸上,我十多次与先生同一饭局,他都没有炫耀伟大,闪烁成就,指点江山,从不背议他人,激扬清俗,顾左右而言他”,卢延光感叹,在他所见的文化人中,最不善言辞、拙于表达的,要算杨善深了。喜欢游历,重视写生张素娥还记得,杨善深先生经常背着一个军用挎包,里面塞有干粮以及可以折叠的画架,以便于随处写生。杨善深一生颇喜游历,梁照堂先生说,在他所了解的画家中,杨善深先生是最热衷游历名山大川的,其眼界也与其他画家有所不同。重写生是岭南画派之特点,谈到写生的意义时,杨善深先生就认为,“长期写生使画家的生活面宽广了,对生活的了解逐步深入了,对生活感受自然就丰富了。现在有些画家喜欢以拍照片代替写生,其实细分之下,两者的个中感受是不同的,画家因为面对真实景物而引发的感受,正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坚持冬泳,画坛“健者”杨善深被称为“岭南画坛之健者”,梁照堂认为,“健”不仅指杨善深笔力苍劲,实际上也指杨善深先生身体之康健。杨善深晚年身体并无大碍,奔波于各地,有时看一场展览,经常站立两三个小时,张素娥说,在她所见过的前辈画家中,杨善深看展览相当认真和仔细,并无捧场、报到、走人的应酬之意。杨善深以91岁高龄卒于香港半山宝珊道寓所,值得注意的是,岭南四杰均非常长寿,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享龄分别为88岁、91岁、93岁,他们的高寿证实了绘画有延年益寿之用。不过,张素娥也发现,杨善深有冬泳的习惯,平素也坚持冷水浴,或许,杨善深一生拥有健康体魄、饱满的精神和其热衷锻炼有着一定的关系。画论——论善深师的“笔笔用笔,笔笔重”国画家描绘物象的表达方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以神写形,例如八大山人、金冬心、齐白石、关良等;第二类,以形写神,例如郎世宁、徐悲鸿、黄胄、刘奎龄、刘继卣,以及所有岭南画派画家,高剑父、高奇峰、黎雄才、司徒奇、赵少昂、黄少强、关山月等等。善深师身为岭南派的大师,也不例外,也是以形写神的代表画家之一。国画家在笔墨、用笔多寡方面有两大极端追求:一是笔墨繁复,一心追求达到“加无可加”的境界;一是笔墨尚简,以少胜繁,以追求“减无可减”为其画画目标,杨善深老师就是这类画家的代表之一。善深师这种“以形写神”,笔墨简练,用笔减无可减的表达方式,在他的动物画中特别明显,例如他写的松鹤、小鸟、昆虫、人物等等都无不简练。善深师写画总是在画面上某一地方留一点空间来“表演”他那独特、干涩却强而有力的线条。可以说他保留了中国画传统优点,不像有些时下岭南画派画家,只重渲染,线条用笔都较为忽略。在这些简洁、干、淡、白的线条后面,他往往喜欢用浓或较浓墨色绘画另一层次,以造成前后对比。通过这种方法他巧妙地避免像西洋画那样用层层叠叠的光彩、阴影来表达前后。例如他喜欢用干笔线条形式画竹或草,但在干、淡、白的竹、草线条后面,配以重色或重墨的鹦鹉、小鸟或动物。这样的画法简洁而有效,是善深师经常采用的。善深师崇尚“减无可减”,追求“以形写神”,他主张绘画重用笔及用“重笔”,他主张“笔笔用笔,笔笔重”。基于以上因素,善深师的绘画语言落笔肯定,简洁明朗,形神具备,无多余笔墨,就像他个人性格,木讷寡言,但艺术追求目标清晰明确,意志沉雄坚定。善深师是真的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司徒乃钟)原题︱杨善深:用传统水墨打破折衷局限作品︱来自网络,真伪请自辩

上一页  [1] [2] 


杨善深:笔笔用笔,笔笔重,减无可减,以形写神(70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