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手机厂商叫停像素之战 摄像头后千亿生意待淘金
- ·下一篇文章:新书推荐 | 如何读懂一张照片?关于它的原始、现实与未知
郭征帆:脱弃陈骸 自标灵采——曲沐红学研究品论
其友声……“因而,她感叹人生竟像草木那样凋零失落,也像飘忽的柳絮那样无所依凭……“因而,在极度痛苦之时,感情升华的理性意念借幻想的羽翼飞腾了……””这段排比的运用,不仅使语意畅达,层次清楚;更使论者对林黛玉悲剧命运的悲叹的深情跃然纸上,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林黛玉形象的理解与同情。再如他在评价吕启祥先生的红学研究时说:“她之感悟,亦菲粗线条的观其大略,而是才情异常细密地自女性晶莹剔透的心中渗出,平近而警策,宁静而悠远,具有纯净的、灵敏的、缜密的、诗意般的悟性品格。”(《心灵感悟的诗化——读吕启祥》)在这一段文字里,曲沐先生综合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客观、节奏鲜明,更显示了他娴熟驾驭语言的能力。贵州省第五届《红楼梦》青年文化论坛合影,前排左四为曲沐先生。以曲沐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学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卓有成就的研究,创造了贵州红学研究辉煌的历史,使之能在中国红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贵州红学研究的骄傲,也是贵州学术的骄傲!面对他们的斐然成绩,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就显得相形见绌。同时,还不得不承认我们“当下一些红学研究者的学养和能力有待提高,这表现在他们知识面窄,对古代小说、古代文学乃至古代历史、文化领域了解不够,往往就红楼梦来谈红楼梦,其著述往往缺少深度和新意,眼界也不够开阔,有不少是在重复前人的劳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强练内功,勤读善思,从老一代学者身上汲取丰富营养。在虚浮烦躁的时代,用一个学人应有的心性去面对诱惑,开拓思维,真正潜心研究,“如果研究者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有较大提高,红学研究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前辈学者并没有把所有工作做完”?。曲沐先生与夫人潘治森老师合影如此,我想,贵州红学研究的明天,势必会开辟出一条通衢大道!(上下滑动查看内容)参考文献:①梁启超:《学与术》,载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第72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②《说文解字注》三篇下教部第12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③《淮南子全译》(下)第1225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④培根:《论真理》,《培根论说文集》第2页,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⑤转引自欧阳健:《红楼新辨》第1页,花城出版社1994年版。⑥⑧欧阳健:《美学与版本——序》,《红楼梦会真录》第15页,13页,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⑦张稔穰:《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第264页,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⑨丁武光:《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红学》,《寻梦岁月——贵州省研究学会三十年》第9页,贵州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⑩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第41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托尔斯泰:《艺术论》第46—4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别林斯基论文集》第253页,新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王伯熙:《文风简论》第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毛志成:《大学生的语言水平》,见《中国教育报》1999年1月5日。?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下册)第20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苗怀明:《对当下红学研究状况的几点思考》,《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3页。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小窗自纪(中华经典随笔)作者:【明】吴从先 撰,郭征帆 评注
郭征帆:脱弃陈骸 自标灵采——曲沐红学研究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