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爱奇艺上市后“变道”:盈利并不是最大的压力
- ·下一篇文章:乳企、药企抢滩“特医”新蓝海
环保信披监管升级 107家公司扎堆“打补丁”
环保信披监管升级 107家公司扎堆“打补丁”本报记者?谭楚丹?深圳报道在资本市场上,环保监管的高压态势正在持续。5月21日,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其中就提到,继续落实好与原环保部签署的《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协议》,研究建立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制度,持续强化上市公司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义务。同时要在IPO、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审核中,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问题的重点关注。监管风暴早已开始。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5月上市公司密集对2017年年报以及2018年一季报进行补充公告,其中超过60%的补充报告围绕“环保”情况补充披露;仅在5月19日当天,就有23家。逾百家强化环保信披尽管2017年年报以及2018年一季报已经收官,但“打补丁”工作还远未结束。近期,上市公司开启新一轮定期报告补充披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的补充公告里,“环境信息”是高频词。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5月1-21日期间,共有173家上市公司对2017年年报或2018年一季报进行补充公告,其中有107家补充内容以“环境保护”为主,占比超过六成。仅在5月19日当天补充披露的就达到23家,占比21%。从补充原因来看,有上市公司解释,主要收到监管层的通知。内蒙华电(600863.SH)称,内蒙古证监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要求“涉及2016年、2017年上半年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对2016年年报、2017年半年报中涉及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自查;涉及2017年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应严格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的要求披露有关环境信息,未按规定披露的要及时补充披露”。在经过监管层从严要求以后,部分上市公司进行更正并补充。以龙大肉食(002726.SZ)为例,公司在补充披露前,认为公司与子公司不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在被要求补充披露后,龙大肉食在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烟台市环境保护局官网查询核实,公司确实不属于各网站公布的2017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中的单位,但子公司聊城龙大、莒南龙大属于聊城市、临沂市2017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中的单位。天能重工(300569.SZ)、长盈精密(300115.SZ)也出现类似更正。“有可能是上市公司瞒报;也有可能是子公司较多,信息获取不及时。”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对此表示。在他看来,环保问题向来不受公司重视。“这块是公司不愿主动披露的内容,公开披露意味着接受市场监督。如果按环保要求整顿的话,就要买入相关设备,成本会提高。”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被环境保护部门列为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多为制药类、基建类、食品饮料加工类、化工类、电子器材类等。按照披露要求,上市公司需详细披露排污信息,比如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等;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环保监管加压对于上市公司环保问题,监管层多措并举,强化环保信息披露监管。深圳一名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强化环保信息披露问题确有必要,主要因环保问题很容易成为上市公司雷区。“有的上市公司以往从没披露过环保情况,而在环保核查时被发现严重违法问题,导致生产线停顿,这对投资者来说就是黑天鹅。”据了解,辉丰股份就是一起案例。群众举报后,2018年3月生态环境部进行专项督查,发现公司存在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违规转移和贮存危险废物、长期偷排高浓度有毒有害废水以及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在环保大会召开以后,相信监管层对环保信息披露监管要求只会更为严格,上市公司应该要强化环保意识,不要有侥幸心理。”上述券商分析师谈道。围绕环保信披的监管早在此前已经加码。深交所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作出明确要求,如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环保工艺和技术的推广、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的披露和整改等。二是在《定期报告披露相关事宜信息披露备忘录》中细化上市公司环保信息的披露要求,尤其是针对被列入环保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环保信息具体披露要求。三是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在事后审查中发现多家上市公司属于环保部门监控的重点排污单位,但未按照相关规定在年度报告或临时公告中披露环境信息,均及时发出监管函件要求相关公司作出补充披露。今年4月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目的是到2020年年底对所有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的时候,都强制性地要求披露环境信息。(编辑:包芳鸣)本报记者?谭楚丹?深圳报道在资本市场上,环保监管的高压态势正在持续。5月21日,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其中就提到,继续落实好与原环保部签署的《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协议》,研究建立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制度,持续强化上市公司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义务。同时要在IPO、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审核中,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问题的重点关注。监管风暴早已开始。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5月上市公司密集对2017年年报以及2018年一季报进行补充公告,其中超过60%的补充报告围绕“环保”情况补充披露;仅在5月19日当天,就有23家。逾百家强化环保信披尽管2017年年报以及2018年一季报已经收官,但“打补丁”工作还远未结束。近期,上市公司开启新一轮定期报告补充披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的补充公告里,“环境信息”是高频词。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5月1-21日期间,共有173家上市公司对2017年年报或2018年一季报进行补充公告,其中有107家补充内容以“环境保护”为主,占比超过六成。仅在5月19日当天补充披露的就达到23家,占比21%。从补充原因来看,有上市公司解释,主要收到监管层的通知。内蒙华电(600863.SH)称,内蒙古证监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要求“涉及2016年、2017年上半年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对2016年年报、2017年半年报中涉及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自查
环保信披监管升级 107家公司扎堆“打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