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11 → 文章内容

黑龙江卫视《幸福驿站》讲述三代完达山人的幸福故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3 21:50:55

他们是北大荒第一代垦荒人, 他们是60年如一日、保证做“好”牛奶的品质坚守人, 他们是艰苦拓荒、艰难发展和技术腾飞的亲历者, 他们见证了完达山人六十年的奋斗过程,他们因奋斗而幸福。5月15日,黑龙江卫视《幸福驿站》栏目与全国的电视观众一起分享了三代完达山人的幸福故事。作为完达山第一代化验员,战吉良老师1966年进入完达山食品厂,为完达山产品的过硬品打下坚实基础,直到今天,完达山的化验员们依然传承着他们当时优良作风,用“北大荒精神过滤掉产品中的杂质”。“将军牧场”第一代“放牛倌”刘传忠老师将“将军牧场”的故事娓娓道来:50年代末,北京市民经常向毛主席和周总理反映牛奶供不应求的情况,毛主席和周总理把数十封反映牛奶供应紧张的人民来信批转给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1963年王震在上海农垦调运345头奶牛,第二年又到北京农垦局调运了405头奶牛,在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40多节车皮浩浩荡荡一个专列开到了北大荒,在八五一一农场落户,人们将这个牧场起名为“将军牧场”!张惠康老师回忆起支边知青初到奶粉厂的岁月,他讲到1969年到奶粉厂的时候宁波青年一共去了十个人,厂里给知青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一个老知青带着十个知青挖一条铺设自来水管的深沟,因为奶粉厂建厂初期水源不足,需要铺设新的自来水管道,长度100米,要这十个青年两个月内完成。起初大家以为十个人两个月就挖个沟没什么难的,但真正干起来,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满手的血泡磨砺成了厚厚的老茧,东北的冻土层被他们一个桩一个桩的敲开,两米多深,百米多长的沟渠最终在两个月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仇春波老师讲分享了完达山人坚守品质的小故事:有一年工人检查时发现生产糖果的搅拌机上一粒像黄豆粒大小的钢珠不见了。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完达山人将1000多公斤,86箱产品全部拉到农垦医院去做透视,在过第56箱的时候终于找到了那颗小小的钢珠,这是那个时代完达山在细节上的毫不放松。门玉昌老师讲述无菌车间打造时,工人从点滴做起的小片段:因为奶粉对不良气味的吸附能力非常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吃葱吃蒜、臭豆腐,抹香水、雪花膏,擦口红,戴项链、戒指都不行,这些规定听起来容易,可是每天都做起来,每个人都做起来却不容易。为此完达山想了一个土办法,找一个有说服力且德高望重的老包装大姐进行监督检查。后来在九几年去外面学习,发现那个企业对管控这方面的事专门有一个机构、一个体系、一个法规。这足以说明,完达山虽然用了一个土方法,但是在管理上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尹革老师满怀深情地说道:“一个人的一生可能要经历很多,会在很多单位工作,但是能够让他记一辈子不忘的,作为我们这一群人,唯有完达山”。他还讲述了一个关于完达山在那个时代就注重品牌推广的小故事:当时在没有电视台的情况下,他撰写的完达山宣传片《在银星升起的地方》在北京广播学院制作,并请赵忠祥老师做解说。有的领导说,赵忠祥这么知名的解说给你们解说得花多少钱啊?当时时任完达山食品厂党委副书记的尹革骄傲的说:赵忠祥是名牌解说员,我有四块银牌,配得上的!回顾历史,经历了几代人的开荒建设,完达山从无到有。放眼今天,完达山已经成为中华大地上一个响当当的乳业品牌!以完达山副总经理余宁江代表的完达山人动情的说,第一代完达山人按照主席的嘱托“让中国的娃娃长高一寸就要多喝牛奶多吃肉”在北大荒八五一一选址建了完达山食品厂,在那种落后的环境下,能把工厂建起来,能生产出奶粉,是他们用精神创造出来的,那是一种对责任的担当与坚守。同时要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奶粉还需要文化的支撑,54万知青来到垦区,他们带来了文化,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他们把奶粉提升到速溶……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完达山人,我们延续的是设备和国际接轨、奶源从散养变成自动化、过去的人力劳作被新技术和机械化所替代,但始终不变的是精神,完达山人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而没有差错,正是在没有差错的过程中,我们为中国的妈妈们提供了安全、营养、健康、绿色、有机的乳制品,这,就是完达山人的精神。

黑龙江卫视《幸福驿站》讲述三代完达山人的幸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