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小学英语天天练5.17丨小朋友最常去的三个地方, 英语怎么说?
- ·下一篇文章:高考倒计时冲刺作文写作技巧:话题作文出奇法宝
当你拒绝和孩子“闲聊”,也就拒绝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启蒙
原标题:当你拒绝和孩子“闲聊”,也就拒绝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启蒙看点数学被认为是“理性学科”使人敬畏。但在长期研究儿童大脑及思维培养的夏骏轶老师看来,想要学到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建立起良性的数学价值观,就必须用人文视角重新审视数学启蒙教育。那么到底如何和孩子探讨数学问题?家长又如何帮助孩子发现数学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两个字“闲聊”。具体如何做,一起来听听夏骏轶 老师的建议。文丨夏骏轶 编辑丨李臻在上次的文章中(点击阅读原文),我谈到用人文视角重新审视数学启蒙教育,并且探讨了三个观点:1、发掘数学问题根源,引导孩子用思维代替记忆,发展独立思考能力。2、重视认知科学在数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3、激发儿童对数学的良性情感文章发表后,有很多家长给我反馈,说这三个观点,提出来容易,要真正做好做实,挺困难的。就拿第一个观点来讲,就有家长觉得,和孩子解释数学,往往讲不清、讲不透,很难真正发掘到数学的根源问题,这该如何是好?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两个字“闲聊”。这话怎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比如有这样的题目:9+7=?,家长看到这样的问题,往往直觉的反应是:“哦,这是一道题!所以,我应该教给孩子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先引导孩子观察一下问题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然后第一步怎么考虑,第二步怎么考虑,最后应该怎么考虑……”但当我们把构想中和孩子的交流方案付诸实施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说好的数学探讨变成了一次次的泥石流尬聊,或者一场场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家长心里想着:“这么容易你还不知道!”孩子心里想着:“摔啊!这哪里容易啦?!那么到底如何和孩子探讨数学问题?家长又如何帮助孩子发现数学问题的根源?相信每一位智慧的父母都有自己智慧的方法,而我在这里给大家的第一条建议就是:闲聊——坚持不要就事论事为什么我要把这一条放在首要位置呢?因为,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往往认为,一个数学问题,就是一个程序性解法,规划适当的步骤,输入数据,就能得出结果。这是教的视角,或者仅仅是解决当下问题的视角。但是从学的视角来看,或者说从孩子角度来看,他们并没有成人的注意力切换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也没有成人的结构化思维,他们的结构化思维正在建立之中,他们需要的是有条不紊建立数学关系和知识组块,所以他们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更倾向于去搞清楚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各种情况,而不是快速得到一个结论。所以成人和孩子交流数学问题时,往往会陷入线性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抗,而小朋友的思维好像铀235,给他一个中子,立刻链式反应,你追也追不回来。奇普?希思在《黏性》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观念,叫“知识的诅咒”,意思是说“一旦我们知道某样东西,我们就会发现很难想象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别人分享我们的知识变得很困难,因为我们不易重造我们听众的心境,除非我们能够灵活的进行范式转换。”这种情况我把它称为“知识结构化的壁垒”:墙内墙外两重天,新手老手两种人,专家不知道新手苦,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在数学这样逻辑刚性结构很强的学科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路人我们可以不管,自己的娃还得自己鸡,不就事论事,那又该肿么办呢?1看清数学问题的作用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同样一个数学问题,本身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用途,一是学习资源,二是测试工具。作为学习资源的数学问题,作用是帮助孩子整合零散的数学认识,作为测试工具的数学问题,作用是发现孩子在数学认知上的漏洞。所以,如果我们在和孩子讨论数学问题时,发现孩子不太明白,首先要放下自己的线性逻辑,接纳孩子发散、碎片和幼稚的思维。并且高兴的宣布:“太好了,我找到了一个孩子认知上的薄弱点!”2离开眼前的苟且,深入闲聊,拆解寻根。然后,我们需要做的,是继续提问和交流,但这时我们焦点不应该纠缠问题本身,而是要试着通过交流把问题拆解,找到孩子真正认知薄弱的核心。比如上面这个案例,表面上,孩子对20以内进位加法不理解,但实质上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需要继续和孩子交流下去。依然回到刚才那个场景,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式和孩子交流,或许情况就会不同:家庭对话背后的意义孩子:爸爸(妈妈),这道题9+7=□我不会做哎家长:不会做啊,我先问问你,你看到了什么?了解孩子信息收集的情况孩子:我看到了“9”+“7”发现孩子有信息遗漏,没有注意到等号家长:是不是漏掉了什么啊?孩子:哦,还有一个等号。家长:等号是什么意思啊?孩子有信息遗漏,可能是概念不清,要追问孩子:等号就是相等的意思。家长:相等是什么意思啊?探讨等号的实际含义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相等就是两个一样啊!家长:爸爸(妈妈)是很笨呀,所以宝贝能帮我举一个相等的例子吗?请孩子举例,看看他理解的程度孩子:比如说1+1=2。家长:不对啊,1+1是1+1,看上去和2不一样,怎么相等啊?继续追问孩子:啊呀,1加上1不就是等于2嘛?家长:啊?加上是什么意思?转向探讨加号概念孩子:加上就是合在一起家长: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孩子:会变大家长:那么“9和“7”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回到原题继续探讨孩子:我不知道家长: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探查孩子对合并计数的策略孩子:我知道,可以数一数家长:怎么数呢?孩子:一个一个数就能得到总数发现孩子的计数水平停留在点数上,还没有理解数群计数,也就是还不会把一个数放在心里,继续数下去,直至得出总数。家长:那么请你试试看。通过操作,发果然现问题出在数数的环节上,我们就可以试着多让孩子进行数群计数活动。大家发现没有,这样的交流,我们把目标从“教会孩子明白当下问题”转移到了“了解孩子到底哪里有知识的薄弱点”上,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症结,再进行具体的指导,就比我们就事论事,或者一味强调某些套路方法(比如破十法,凑十法)要有效和扎实的多。或许家长会觉得,这样做比较花费精力,而且家长对儿童数学启蒙的认识也不够,可能做不得到有效的诊断分析。但是我要说,如果我们想要孩子能够真正把数学思维启蒙学扎实,这些功夫是需要扎扎实实做好的。而且就儿童数学启蒙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认知的核心部分还是相对有限的,大家如果能够尽可能的在有效的认知结构下,扎扎实实把孩子的思维启蒙教育做好,那么前难后易,对
当你拒绝和孩子“闲聊”,也就拒绝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