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07 → 文章内容

十年初心不变南通爱心送餐铸就公益金字招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1 18:13:14

钱秀梅和刘荫琴老人在一起。穆正贵老人正在清点花名册。在江苏南通市的新城桥街道,有这么一群志愿者:一年365天,不论寒来暑往有一件事他们从未停息过,那就是为社区内的孤寡、空巢、失能老人每天准备“爱心午餐”。这样一个“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项目,从200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之久,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一块响当当的公益金字招牌。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爱心公益连续十年不间断5月3日上午10时40分,家住易家桥新村的54岁保洁员钱秀梅丢下扫帚和簸箕,把手洗干净后径直向启秀小学传达室赶去,当她十分钟后走到目的地时,那里的门卫快速将打包好还热气腾腾的饭菜交到她的手中。钱秀梅用微笑替代简单寒暄后又匆匆忙忙地走了。然而,她不是返回来时的路,而是一路小跑到了13幢104室的刘荫琴老人家里。11时多一点,老人吃上了可口的饭菜,有红烧鸡脯肉,有肉丝炒茭白,还有爆炒青菜和素汤。看着老人津津有味地吃完,钱秀梅收拾好餐具后和老人耳语几句,又帮老人捋了捋头发,这才安心地离开。刘荫琴老人的这份“爱心午餐”由启秀小学食堂提供。崇川区教体局办公室主任林仁华介绍,早在9年前,启秀小学得知易家桥新村有五六位困难老人因为行动不便不能正常做饭后,便利用自办食堂每天为他们免费提供午餐至今。目前,部分老人因患病去世或被子女接走照顾,只剩下85岁的刘荫琴一个老人,但启秀小学仍坚持每天为她提供午餐,温暖了孤寡老人的心。在新城桥街道,“爱心送餐”的志愿者并不是钱秀梅一人,提供爱心餐的也并不是启秀小学一家。实际上,南通“爱心送餐”活动最早始于2008年。当年,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南通市水利局先后从新城桥街道城南新村社区居委会获悉,该辖区一名年近九旬独居的孤寡老人崔蕴青因身体不佳造成生活不便后,当即与社区共建了一个“爱心送餐”公益项目,利用现有食堂为老人免费提供午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2010年开始,当地先后有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夜上海酒家、易家桥第一炒、朝晖小学、新城桥派出所等20余家爱心单位加盟“爱心送餐”项目,爱心送餐志愿者也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90多人。从2008年至今,先后有50多个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从中受益。为崔蕴青老人送餐的志愿者是现年77岁的杨娟,她从2008年开始一直坚持到老人在2014年去世,这一善举才终止。杨娟的邻居们告诉记者,在儿子和老伴先后离世后,杨娟依然胸怀大爱主动与崔老结对帮扶,坚持每天赶赴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和南通市水利局食堂为崔老取餐,前后共计六年时间之久。在去世前,崔老常在嘴边说道:“要不是杨娟,我晚年哪能有这么幸福快乐,她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据了解,“爱心送餐”近几年先后被南通市以及崇川区授予“文明新风典型”“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爱心单位从当初的一家发展到如今的20余家,志愿者从当初的一个人发展到如今的近百人,受助者从当初的一个老人发展到如今的56人。从民间自发到政府购买服务 爱心公益对象不断扩大“伯伯、伯母,用餐??!”5月4日上午11点刚过,随着一声亲切的呼喊,八厂社区欢心邻里党支部书记、“穆邻”志愿服务队队长穆正贵快步跨进了易家桥新村148幢304室,将午餐摆上了徐元善老人家里的餐桌上。92岁的徐元善和老伴程云珍均因身体不佳不方便行动,“小老人”穆正贵主动承担起了为他们义务送餐的工作。而穆正贵为老人送来的午餐是当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而来。在八厂社区,和徐元善一样有需求的老人就超过了30人。当地民间自发形成的爱心送餐影响越来越大,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此,当地政府通过政府财政购买服务来扩大受惠群众范围。崇川区民政局老龄工作科副科长钱霞介绍,从2012年开始,崇川区对60周岁以上城镇“三无”老人、80至89岁重度失能老人、90岁以上老人等七类人员提供每月200元养老补助。2017年开始,获得此项补助的老人可以每天到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午餐,政府为此引进专职机构为老人们做饭,15元的市场价每人按10元计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给相关机构。“这实际上就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将爱心午餐越做越大,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当地政府介绍,这一爱心之举受益人数有近三百人,财政全年投入专款超过十万元。此外,为让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获益,新城桥街道于2012年拿出45名机关干部及81名社区干部自愿捐出的三万多元善款,组建成全市首个“爱心送餐基金”,人保财险、建工集团、易家桥中学、南京银行、南通大学等单位也先后加入进来。新城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孔倩介绍,从三年前开始,爱心送餐已经从单位餐食资助、邻里互助用餐,发展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餐等形式,受助对象也从当初的少数孤寡老人逐渐扩大到了失能老人、独居空巢老人。2016年开始,新城桥街道对街道所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施提档升级,并改善中心厨房硬件设施,同时在下辖5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形成一中心五站点服务圈,老人可以在中心及站点用餐,或由工作人员、志愿者将饭菜送到老人家里。下一步,当地还将细化爱心送餐对象,同时根据老人经济状况,提供餐食全免和部分减半、运费免费等多种形式,餐食种类也将根据老人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的菜单服务。短评:爱心送餐为当地探索居家养老起了个好头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个细节,提供免费午餐的爱心单位为了兑现这份爱心承诺,为了让老人们每天吃得健康吃得舒心,再忙也要精心准备新鲜食材用心烹饪,想方设法确保每天菜肴不一样,他们已经坚持了五年、八年、十年;为老人义务送餐的志愿者们为了让老人吃得开心吃得快乐,并不是将爱心午餐送达后就离开,而是坐下来看着老人吃完,陪着老人聊聊天,帮着老人做做家务。相关调查显示,在全国层面,有60%左右的老人希望居家养老。由于公立和民营的养老机构都存在先天不足,加之众口难调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公众选择的兴趣并不高。这也就意味着,在民众意愿倾向于居家养老的前提下,推行社会化养老模式,让传统理念与现代操作进行有机结合,社区化居家养老模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居家养老是一个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但也需要政府及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其达到理想的养老效果。从2017年开始,爱心送餐这一公益项目从当初的民间自发形式发展到现在的政府购买形式,实际受益者超过了将近300人,这无疑是当地在居家养老方面有益的探索。(记者 王继亮)

十年初心不变南通爱心送餐铸就公益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