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06 → 文章内容

清华教授尹鸿:中国电影,配得上这个时代吗?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1 17:31:13

原标题:清华教授尹鸿:中国电影,配得上这个时代吗?看点: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从荒芜寂静到骚动喧嚷。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接近600亿人民币,远远超过排在我们后面的日本等国家,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创造了200亿人民币的票房,创下了全球单一国家季度票房最高的记录。中国有望很快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但是,高票房高热度的表象之下,中国电影,配得上这个时代吗?为什么《战狼》《红海行动》这样的高票房电影不能走向世界?中国离世界电影强国还有多远?5月13日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名为《电影,配得上这个时代吗?》的主题演讲,与观众一起回望40年来的经典影像,从文革后谢晋的《天云山传奇》,到第五代导演的宣言书――陈凯歌的《黄土地》、叩开世界A类电影节大门由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从世纪之交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到新时期,将主流价值观与主流市场结合的新主流电影《战狼》、《红海行动》,尹鸿教授带领观众通过电影聚焦中国记忆,叩问中国电影所折射的时代精神。尹鸿教授开场即点明了电影对纪录时代的意义:“电影是关于大时代人的一面镜子。所以,我认为电影跟一般的历史不一样,如果说时代无情的话电影是有情的。”“它关心的不仅仅是达官贵人,也关心普通人,大家从电影里能看到伟人,也能看到像贾樟柯的电影,从《小武》到现在正在嘎纳竞争奖项的新电影,大家都能看到很多普通人的希望、梦想和挣扎,当然也会带上我们对这些人物的情感,所以电影是时代一面有情的镜子。”崛起的中国电影与时代之问尹鸿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组统计数据,从2002年中国进行电影产业改革开始,中国电影市场年平均发展速度在30%左右,十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从年度票房不到十亿人民币发展到2017年的近600亿人民币,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奇迹。2017年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有110亿美金的年度票房,但是中国票房超过了80亿美金(接近600亿人民币),远远超过排在我们后面的日本等国家,中国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坐二望一已经成为定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创造了200亿人民币的票房,创下世界上单一国家季度票房最高的记录。在中国春节,除了看春晚、吃饺子、打麻将之外,看电影已经成为另一“风俗”,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指日可待。“中国观众太爱电影,中国观众在即便有40个频道播免费电视剧的情况下,仍能够对电影表示出最大的兴趣,这是中国电影的希望。”“即便这样的发展情况下,我们观众也经常会有一些问题——中国电影,配得上这个时代吗?这个问题说的是什么呢?我想肯定是三个问题:一个是我们能够表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的变迁吗?第二能够表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吗?第三能够表现出我们共同的情感共鸣吗?其实大家知道,我们这些年高票房的电影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在心理上打动大家,让大家觉得代表我们时代呼声的电影还是很少,还是非常稀缺。”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电影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尹鸿教授带领大家一起回望中国电影40年的历程。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开启了思想解放、开启了改革开放。这个年代在小说、诗歌、戏剧、电影当中都有共同的主题,就是“告别过去”,这个时期既有所谓的伤痕文学、伤痕电影,也有反思文学、反思电影,这个时间出现了很多经典作品。谢晋的《天云山传奇》就是其中之一,女主人公用人性的善良把政治上受到迫害的人从公共空间拉回到人的空间,充分表达了对人的尊重。“社会的进步一定是以尊重事实为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当时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其实就是确定一件事情,我们必须尊重事实,谁说的话都不是圣旨,所有已成的东西都可以经受事实检验。当我们回到事实而不是回到政治标签时,我们就可以认识世界的真相。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一定是从尊重事实开始的,比如说贫穷的事实,比如说我们没有自由发展的事实,比如我们落后的事实,大家知道中国所有的变化首先是直面事实,这是成为时代经典的第一前提。”尹鸿教授还高度肯定了该片的人道主义:“这个作品中我们看到,无论我们在政治上看成是什么样的人,但是他是一个人,需要得到人的尊重,人的权利需要得到我们保护……实际上他改变了标准,不是政治至上,不是政治唯一,我们不要把每个人都打上政治标签,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生活选择,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中国电影开始展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反映一位留学归来的女子与男青年爱情的《庐山恋》破天荒地出现接吻镜头,创下单片播映的吉尼斯纪录。从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到世纪之交骚动1984年开始,中国进入一个思想上开放的黄金时期,如饥似渴地吸收世界前沿文化,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走向未来丛书》等对中国电影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第四代导演如吴天明,通过《人生》《老井》等反映对现实的思考。而1988年开始叩开世界A类电影节大门,在全球掀起中国风的《红高梁》等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则开始关注中国人为什么会是这样子,改编自莫言等作家寻根小说的中国第五代电影开始批判传统对中国人的束缚,展现人性的挣扎与体制传统间的冲突,引发人们思考历史文化问题。张艺谋、陈凯歌等人的获奖电影也让全球知道中国有优秀电影。在世纪转折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冯小刚的《甲方乙方》等电影开始呈现对社会变迁的迷惘,价值观的失衡、位置失衡、情感危机在电影中纷纷呈现。中国电影产业改革,死而复生当张艺谋、陈凯歌的电影在国际上获大奖的时候,也是中国电影在影院里观众越来越少的时候,电视业此时高速发展,走进影院看电影的人日渐稀少,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电影将死。2002年全中国的电影市场,进口电影和国产电影的票房加在一起不足10亿人民币。在当时加入WTO的大背景下,面对即将大批到来的外国电影的冲击,中国电影不得不变。从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业开始改革,全产业链推向市场,经过十多年的耕耘,在中国的文化业里,电影成为最彻底走向市场化的行业,“从投资、制作、发行、放映所有的环节都交给了全社会,任何人、任何企业,你都可以来参与电影,

[1] [2]  下一页


清华教授尹鸿:中国电影,配得上这个时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