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16 → 文章内容

拼多多版傲慢与偏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7 23:43:44

自今年年初起,对“拼多多现象”的讨论甚嚣尘上,这次竟热到全国扫黄打非办找上门来。拼多多“神速”崛起速度,以及基于社交拼团模式的“另类”打法,搅动了多年来不曾动荡的电商一池春水。而与拼多多的增长同样凶猛的,则是随之涌来的“负面”消息。关于拼多多假货、骗局、砍价黑链等传言与其一路随行,据说相关“诈骗”的质疑让CEO黄峥都感到“很焦虑”。任凭拼多多对上述传言一再否认,舆论风波也从没消停,反而更像是变成了一种“标签”,贴在了拼多多的身上。而此番打黄打非办找上门来,也真正值得拼多多反思并痛下决心,毕竟,这个世界上,没什么奇迹,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拼多多的崛起,不能是一时之事,它依然得像个马拉松,经历时间的鉴定。(一)问题频出6月8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方微博称,已经对“拼多多”平台涉嫌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深入核查,相关线索已移交有关地方进行查处,并将持续对案件查处情况予以关注。扫黄打非办,所谓扫黄,指的是清理网络色情、黄色书刊、黄色音像制品及歌舞娱乐场所、服务行业的色情服务,本质是扫除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而打非则是指打击非法出版物,对于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以及其它非法出版物。依此界定,作为一家电商平台的拼多多原本不应该是“扫黄打非”办涉及的重灾区,但拼多多引起该部门的重视与点名,也可以管管窥拼多多所面临的“发展中的问题”并不是一般的严重。网络传闻,扫黄打非办所称的“违法违规”问题,涉及拼多多平台存在的大量涉嫌以色情、暴力等商品销售行为,包括商品名称包含“幼女”、“迷幻剂”、“失身酒”等商品,另一方面,则涉及外挂、盗版书籍/音像制品等违规商品。当晚,拼多多在官方微博上紧急回应称,其对此高度重视、紧急排查,并启动了全面、系统的清理,并关闭涉事店铺、下架违规商品。但地歌网打开拼多多APP后,还是发现不少涉案商品及低俗引导销售行为。例如在搜索关键词“断片酒”时,相关商品赫然出现,在标题中甚至明确标明“一瓶喝蒙圈”、“失忆酒”等描述,并已经有几十至几百件不等的销量。根据我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并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内容。“失忆酒”等表述涉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同时其并不符合精神文明和公序良俗。当搜索关键词“吃鸡辅助”时,则显示多款在售辅助相关商品,其中一款名为“吃鸡外挂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的商品,以7元的拼团价格即可购买,目前已经销售了21件。商品描述中明确写到,该外挂可实现“自动瞄准,稳定自动开枪,头是隐身、锁头及子弹追踪”等功能。而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3年联合通信管理、 “扫黄”“打非”等行政执法部门发出的《关于开展对“私服”、“外挂”专项治理的通知》,“外挂”违法行为属于非法互联网出版活动,应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同时,地歌网发现大量售价仅为约3元的书籍,并有部分书籍声明为“正版”。其价格之低让人生疑,虽不排除这来源于清库存的原因,也仍有盗版图书的嫌疑;而搜索U盘时,发现多款定价仅为10几元的U盘,基本都随带大量搭载音乐及mv销售的现象。而这些音乐是否具备正版音乐版权,同样令人质疑。“扫黄打非”办公室对于电商平台的整治,无外乎是针对其存在的网络色情、黄色书刊/音像制品、非法出版物等商品及服务。而目前来看,这一现象在拼多多平台的确广泛存在。而就在几日前,《法制晚报》已对拼多多平台存在销售多款涉黄涉暴且涉违法商品行为进行报道,诸如伪基站类商品、提供加工服务的开刃刀、可定制的摩托车假车牌,以及关键词为“催情水”、“迷幻剂”、“失身酒”等商品。但显然的是,两天过去了,拼多多并未如其所描述地处理平台违规商品,相关商品仍未下架,以至于此时被扫黄打非办“盯上”。然而令人不禁生疑的是,这些涉嫌色情、盗版的商品,如何能在拼多多平台销售?对此,地歌网采访多位拼多多商家,他们表示,在拼多多平台开店的门槛很低,只需要上传身份证、电话、地址等信息,即可快速入驻。发布商品的过程更为简单,只要进行上传图片、设置价格等常规操作,甚至无需等待审核及认证程序,就可以进行售卖。因此,过于简单的商家入驻、商品审核流程给违法违规商品提供了“土壤”。而平台监管不力,则导致了这些商品在平台迅速滋生漫延。拼多多作为平台方,并未在商户上传商品时,进行足够严格的审核。而商品审核机制的缺失,成为了埋下隐患的首要原因。同时拼多多并未对其商户及商品,进行即时性的监督和管理,对于违规违法商品即时下架、处罚,甚至关闭店铺。而审核、监督义务,正是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不可否认的是,拼多多作为一家典型的“快”公司,成为了电商领域最大的黑马。其在三年内构建起了一个GMV过千亿,用户量超3亿,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并且这样的成绩是在所谓互联网下半场,线上流量几乎触顶,电商领域看似没有机会的背景之下。或许高速增长之下,掩盖了拼多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未被解决的问题正在一一暴露。首先,与当年的淘宝一样,拼多多也面临着假货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受到了消费者、监管部门、甚至淘宝等友商的指责。而为治理假货,拼多多上线了随机抽检、消费者举报等管理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在2017年下架了1070万件疑似侵权商品,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但假货治理仍然是漫漫长征路,淘宝一路而来的治理办法应该成为拼多多良好的借鉴。其次,来源于用户端的投诉也正是拼多多的困扰。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2016年拼多多的投诉量位居行业第一,达到了13.12%。投诉的原因除上述的疑似假货外,主要为包括水果腐烂、货不对版等在内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虚假发货、拒绝退货等服务问题两大类。而在这背后,离不开平台高性价比的定位。其通过拼团降价吸引客户,难免出现部分商家以降低产品、服务品质的方式缩减成本,从而损伤用户体验。正是因为来自于用户端的不满发酵,拼多多逐步上线一系列商家整顿措施,提升消费者体验。但这造成了拼多多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或许认定及处罚制度仍待完善,平台与商家间的纠纷案例频出,矛盾仍较突出。此前地歌网曾报道,多名商家聚集拼多多总部“讨要货款”。这此案例多起因于拼多多按照其运营规则判定一些商家存在违规行为,冻结货

[1] [2]  下一页


拼多多版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