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高新区(新市区)第四期“名师大讲堂”开课啦
- ·下一篇文章:香港天文台发红色暴雨警告 学生下午无需赴校上课
用好监测考核这个“晴雨表”和“指挥棒”
在《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发布之际,省统计局、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就两个《实施办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两个《实施办法》,有什么背景和考虑?答: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将中央要求的高质量发展,结合江苏省情实际,细化落实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并制定出台了“三项机制”。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了具体部署。为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监测评价和考核各地“六个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发挥监测考核的“晴雨表”和“指挥棒”作用,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两个《实施办法》。问: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考核指标选取的原则有哪些?答:一是坚持对标国家、体现省情。“六个高质量”是江苏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中央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指标体系既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和中央的要求,也反映江苏省情实际和实现“强富美高”新目标的要求,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高质量发展部署在江苏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全面考量。“六个高质量”发展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层面、多个领域,指标体系必须强化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普遍性的要求,全方位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确保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协调有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是坚持科学合理、简明实用。选取的指标具有较强的公认性和针对性,具有较为完备的统计制度保障,数据获取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可操作性。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评价。指标选择既因地制宜,又有所侧重。对设区市、县(市、区)和城区高质量发展采用有差异的指标体系。对设区市年度考核采用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在高质量发展普遍性要求的基础上,把省委、省政府针对性部署落到相应设区市。问: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考核指标是如何构成的?答:从两个《实施办法》的内容和作用看,两者之间有机衔接、各有侧重。一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以“六个高质量”发展为基本框架,用于监测评价全省及各设区市、县(市、区)和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总体情况。考虑到对象层级、发展定位有所差异及指标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设置三个基本架构相同、指标有所区别、数量有所不等的指标体系。其中,全省和设区市由六大类40项指标构成,各县、县级市和成建制转成的区由六大类35项指标组成,城区由六大类25项指标组成。二是《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用于考核衡量各设区市年度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考虑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性要求和各地功能定位的个性差异,考核指标由18个共性指标和每个市6个个性指标两部分组成。考核另设了加减分项。问:我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考核有哪些突出特点?答: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考核,坚持系统思维,体现省情实际,充分体现“五个聚焦”,导向鲜明、特点突出。一是聚焦“六个高质量”。监测考核围绕“六个高质量”进行框架设计,省情特点凸显、重点任务明确、职责分工清晰,有助于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明确工作导向,促进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聚焦发展的新要求。监测考核着重体现高质量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新动力,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新任务选取20余项指标,针对落实“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发展新要求选取税占比、亩均产出等指标,紧扣培育新动力选取新经济相关指标。三是聚焦群众的获得感。监测考核突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百姓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在各指标体系中,反映公用设施、生活环境、就业收入、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类指标均占总指标数的一半以上,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供水入户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等指标,促使各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四是聚焦区域的差异性。监测考核采用有差异的指标体系,对设区市、县(市区)、城区设置基本架构相同、指标有所区别、数量有所不等的指标体系,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考核采取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各地差异化特点和分类考核的要求,增强监测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五是聚焦考核的合理化。监测考核指标数量适度、简明直观,减少考核难度,减轻基层负担。绝大多数指标选取结构、比重、强度和人均指标,更加关注发展高质量。通过分别计算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既考虑到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兼顾到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做到考核既奖优又奖勤。问:《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中,个性指标设置的整体框架如何?答:个性指标设置注重做到“五个体现”:一是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指标进行分类,对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项内容各设置1个指标,每个设区市共6个指标。二是体现省委、省政府对各设区市的不同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的分解落实。例如,围绕城市不同发展定位,为南京设置了“城市首位度提升”指标,重点是进一步提升南京在全省的地位作用,比如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特别是新增大学生就业以及重大科技创新建设等。三是体现地方特色工作,包括特色主导产业、主攻重点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各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工作。例如,围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为苏州设置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标,重点考核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发展,以及智能车间建设等。四是体现传导压力、提升动力。务求拉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个性指标考核既有地方特色强项,更有亟需提升的短板弱项,同时完成目标任务要体现一定的工作难度和压力。例如,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沿海三市设置了“化工园区整治”“入海河流水质改善”“消除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劣V类”等指标,以底线思维的方式明确约束性目标。五是体现年度时效性。对于个性指标,不是“一订终身”,而
用好监测考核这个“晴雨表”和“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