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注意!国家药监局发文:儿童禁用柴胡注射液
- ·下一篇文章:【邀请函】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网络安全空间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风险管理
【冯维江】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科学内涵、战略布局与实践要求
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在上升。首先,大国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外交上强调竞争、对抗、替代、保护主义的一面加强,而强调合作、团结、互补、开放主义的一面趋弱,中美关系进入质变期。[13]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了其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中对当今世界的判断是一个竞争性的世界,认为美国面临的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竞争不断增长的世界,而中国是美国的主要挑战者之一,为此美国在外交方面要加强竞争性外交,强化竞争思维,提升竞争能力。[14] 2018年2月,有媒体引述美国官员言论称,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和日本正在讨论设立一个共同的区域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以替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15] 2018年3月16日,特朗普签署了鼓励美国和台湾地区派遣高级官员互访的《与台湾交往法》,随后即派副助理国务卿黄志恒访问台湾地区;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宣布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机械等价值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打响对华“贸易战”的第一枪;3月23日,美国海军“马斯廷”号导弹驱逐舰又擅自进入中国南海有关岛礁邻近海域,形成政治、经济、军事三管齐下对华全面施压的氛围。其次,周边地区热点问题频发。朝核问题造成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虽然目前出现缓和迹象,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局势发展还有待观察。南海问题因为域外国家寻衅生事也暗流涌动。2017年,印度军队越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并形成双方长时间对峙,导致双边关系紧张。尽管目前这些问题部分得到管控,但未来仍存在在特定条件下多个周边热点爆发乃至齐发的隐患。再次,尽管近年来中国在多方合作和多边机制中的角色更加活跃和主动,但多方合作及多边机制本身的重要性正在遭遇挑战。WTO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十多年没有明显进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展缓慢,美国陆续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英国脱欧冲击欧洲一体化发展。总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停滞甚至回调,多边主义国际合作遭遇挫折。[16]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布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与以往的外交布局相比,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布局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富有包容性的全球伙伴关系来统摄对外关系整体布局。“伙伴关系”这个词并非中国首创,但中国赋予了“伙伴关系”全新的内涵。最初欧洲用“伙伴关系”来形容除盟友关系外的其他合作关系。例如,冷战后欧盟提出与非北约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与盟友关系并列,区别在于信任程度、合作强度低于盟友关系。理想的或进展顺利的伙伴关系最终可能演变为盟友关系,而伙伴关系如果趋冷甚至破裂,也可能倒退为敌对关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经和欧洲有一段畅叙伙伴关系的“蜜月期”,梅德韦杰夫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欧洲提出与俄罗斯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计划”,但终因欧盟和北约的经济扩张与安全挤压导致俄罗斯的强势反弹而未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提倡的伙伴关系是一个补充性、派生性、过渡性的概念,是权宜之计。相比之下,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面向所有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强调“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志同道合或求同存异都是伙伴,不搞“选边站”或“拉一个打一个”,这是一种内涵自足饱满、具备本体意义、可以替代结盟关系的全新关系,而不必向结盟或其他关系演变。[17]第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布局中区分了与大国和小国相处的基本原则或相处之道。中国致力于构建的伙伴关系既包括发达大国,也包括发展中大国和综合力量相对较小的国家。如何与这些国家相处,并非没有差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18]具体而言,外交布局的国家对象与相应的要求或原则可分为三类。一是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这一框架主要包括处理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金砖国家关系的原则与目标。二是构建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伙伴关系,既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也要注重发展务实合作。具体而言,在区域层面要着重构建周边伙伴关系、中非伙伴关系、中拉伙伴关系。三是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深化与倡议参与国的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以上三者之间存在交叉重叠之处。例如,金砖国家包括俄罗斯,周边、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也多有重合。这恰恰反映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布局鲜明的实践品格,即不是从学理分析而是从开展实际工作出发作出划分。第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布局赋予全球治理特殊的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并没有延续新世纪以来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惯例,把对多边外交的布局紧随在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之后,共同构成外交布局的内容。十九大报告在宣示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之后,单独阐述了全球治理观,来表达中国对多边机制的支持和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态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开放经济和多边体制产生犹疑、动摇之际,中国外交布局的这种调整,展示了中国坚定支持全球化、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要求理论或战略的价值最终要体现于实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9]准确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科学内涵,是为了更好地将之付诸实践。经过建国近70年的建设,特别是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和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这要求中国外交的实践原则和要求要体现并适应这些变化。具体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七对关系。(一)把握和处理好坚持不结盟原则和不断扩大“朋友圈”的关系不结盟原则是中国在长期外交实践中形成的政策基石。结盟理论根源于零和博弈等陈旧的国际关系理念,强调“拉一派打一派”,与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的政策存在根本冲突,既不符合中国在国际上秉持公道、
【冯维江】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科学内涵、战略布局与实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