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23 → 文章内容

莫言:故地重游激活很多记忆 阿来:书写是重新认识故乡的过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8 23:47:24

原标题:莫言:故地重游激活很多记忆 阿来:书写是重新认识故乡的过程《文学的故乡》片中镜头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首部深度聚焦当代文学大家和故乡故事的6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即将于6月在央视播出。从零下42摄氏度的北极村到海拔4300米的巴郎山,从滔滔黄河到滚滚长江,从绵延千里的秦岭到一马平川的高密……从2016年夏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率团队历时两年,跟踪拍摄了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和毕飞宇等6位国内文学大家回到故乡,回到带给他们文学创作灵感的现场,并还原这些作家如何将生活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总导演:通过纪录片找到文学的故乡文化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分为《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六部。总导演张同道认为,创作这部纪录片的念头来自于鲁迅,“鲁迅先生没有留下一分钟的活动影像,直到鲁迅先生故去以后,三个电影厂抢着拍,我觉得特别遗憾。我是做纪录片的,我认为我拍的这些作家就是当代的鲁迅,就是当代的"李杜",不能因为他们跟我们同时代,我们就没有对他们的正确认知。”在张同道看来,寻找是这部纪录片的一个初衷,“我要找这些作家最初的文学故乡。我读到延津,读到高密东北乡,读到了阿来老师的《尘埃落定》,那都是什么样的土地,怎么孕育这样的小说的?我觉得太神奇了,就很想看看,能够诞生这些小说的地方究竟什么样的。”《文学的故乡》讲述的是莫言、阿来等当代作家的文学故乡。张同道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的读者回到文学,回到经典,通过经典找到自己文学的故乡,以及精神家园和心灵家园。阿来:按本来面目认知故乡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曾凭借《尘埃落定》成为最年轻的茅奖得主。熟悉阿来的读者都知道,阿来是一个热爱行走大地的作家。他常年在高原、边地行走,考察、记录、思考自然与社会、传统与当下的关系,并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凝结成艺术的形式,曾出版过自然文学三部曲“山珍三部”:《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此次拍摄中,摄制组跟随阿来来到他的故乡,马尔康。在片花中,阿里唱着欢快的藏族歌曲,和大家一起跳着锅庄。在节目中,阿来认为,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并不是盲目地说爱或者不爱,而是按照本来的面目去认知它,而书写的过程又是重新认识故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成了我的信仰。”阿来回忆,和摄制组一起走在马尔康,让他想起一个词“生命共同体”:“很多时候做文学的人就是关注人跟人的关系,其实,如果在青藏高原行走,有时候一整天一个人都碰不见,碰见的是花草树木,碰见动物的几率也不大。回到那种环境当中,可以更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生命跟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跟自然的关系其实是非常疏远的,可能它在哺育我们、包容我们,但是我们对它非常疏离、隔离。”成都商报记者 邱峻峰 图据网络莫言:不会表演只会写作的作家 不是一个好农民此次纪录片的主人公都是国内顶尖的文学大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等。而要让这群作家站在镜头前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莫言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起初一直很抗拒,“作家不是演员,面对镜头很难受,人生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面对着镜头说话,当然最幸福的就是坐在酒桌上喝酒”。事实上,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他一直拒绝任何形式的纪录片拍摄。在摄制组坚持不懈地沟通下,他最终被张同道团队的认真和敬业打动。“之前接受日本NHK采访时,50分钟的节目折腾了我一个星期,拍了36盘带子。我觉得他们已经够认真了,没想到这个团队更认真、更敬业。还把无人机都带来了。他们的认真和敬业,都反映在系列片的质量上了。”就这样,《文学的故乡》成为他首次接受拍摄的纪录片。为了拍下莫言的故乡高密,摄制组去了高密6趟,莫言也回了高密3次。莫言感慨,自己回到过去的棉花加工厂、当年站岗放哨的老营区以及参加文学活动的地方,碰到很多村里的老朋友,故地重游激活很多记忆。这种回忆也是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省的过程,下一步还要继续好好写。“我特别羡慕阿来的老家有那么高的雪山、那么辽阔的视野;刘震云的老家有一望无际的麦田;迟子建的老家有那么多冰雪;毕飞宇的老家有那么漂亮的油菜花。每个作家的故乡真是不一样,某种意义上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文学风格。”莫言说,“看了纪录片的片花后,我有两个强烈的感受:一个不会表演只会写作的作家不是一个好农民,一个又会写作又会表演的作家一定是个好导演。”

莫言:故地重游激活很多记忆 阿来:书写是重新认识故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