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22 → 文章内容

我给“得到”团队的4个称赞与1点建议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8 23:37:41

原标题:我给“得到”团队的4个称赞与1点建议本文作者黄有璨,三节课联合创始人。说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三节课官方立场。2天前,2018年5月26日,得到2周年。(得到APP截图)同日,得到同时发布了其新的产品视觉形象,并上线了新的APP版本,新版本中包括知识城邦、笔记等新功能,也开始支持用户之间的互相关注、点赞、评论。(得到APP截图)过去2年的互联网业内,得到无疑算得上是一款值得关注的行业级产品。本来我在2天前就想就着2周年的时间给得到写点啥,一时陷于一些杂事中就落下了。今天好歹还不算晚,于是补上。按照得到团队的官方说法,2年来,其已上线了71个知识产品,用户量超过2000万。按照粗略估算,其在2017年的年度收入至少在10亿以上级别,在商业上,得到已经是一家较为成功的公司。然而,如果抛开商业,站在行业层面,甚至是纯粹产品和运营的层面看,纵使在业内,围绕着“知识付费”是否有制造和贩卖焦虑之嫌始终存有大量争议,但得到这款产品,仍然有许多地方是非常值得业内从业者们称赞和借鉴学习的。以下,把一些我眼中得到极度值得肯定和称道的地方列举分享如下——第一,得到的产品创新能力。2年多以前,在得到出现以前,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知识付费”这个行业的,甚至,整个业内,“为内容和知识付费”这件事,在得到出现之前,也看起来像是个天方夜谭。按照得到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的说法,这款产品的出现,完全由罗振宇自身对于“知识付费”的一些需求和想象而驱动,并且,他们很多时候往往是“连想找个同行抄一下都不知道该上哪里去抄”。然而,在此后2年里,得到团队几乎是靠着整个团队的无限想象力、超强的执行力和内容产品定义能力,生生在“知识付费”这个领域内趟出了一条路——2年来,在得到上,诞生了许多口碑爆棚的知识付费产品,也包括业内第一个收入过千万的知识付费产品;此外,在我印象里,包括付费订阅专栏、付费听书等知识付费产品形态,也都是由得到团队率先开创进而普及到整个行业的。基于这些,说是得到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过去2年里整个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可能也不算为过。在这一点上,你必须要给得到点个赞。第二,得到在“内容产品打磨”上的认真与匠心。我至少与超过15位在得到上上线过付费专栏、听书、精品课等知识付费产品的老师相熟,在特别早期的时候,我个人也曾为得到录制过一堂音频课程。而几乎每一个在得到上线过知识产品的人,几乎都会产生一个深刻的感受——得到对于内容品质的要求,实在是超乎寻常的高。其对于给用户呈现内容的姿态、讲说时的语音语调、内容录制时的清晰和顺畅程度、内容信息量和复杂度是否能够匹配到用户在对应场景下的阅读和收听需求等,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一旦讲师本人的内容和录制音频无法达到标准,均一律打回重新磨课+录制。不妨再随意举一些真实的例子——抛开“知识付费是否有制造焦虑之嫌”这一话题不论,至少在内容产品的打磨上,我认为得到的认真与匠心,以及得到的内容产品品质是无需怀疑的——我个人认为,在内容品质这一点上,目前在国内知识付费圈内,尚无能够超越得到者。第三,得到在运营层面,始终保有极强的“用户参与感”和“用户尊重感”。2018年,小米的“参与感”已经火了4年,然而放眼整个行业,真正能把“参与感”这件事做实,让用户来深度参与到产品的定义、营销过程中的产品,实在是凤毛麟角。而这当中,得到肯定算得上一个。仅举几例——(得到APP截图)我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10年,先后在5家公司负责过团队管理并试图推行过所谓“强用户参与”的机制,就个人经验来看,我深知,这显著是个知易行难的事——唯有你的团队成员从上而下具备极强的一致价值认同、在业务组织结构和管理上极度高效敏捷且产品和团队真的长期保持着对用户的关注与互动,存有一批认可度极强的忠诚用户,这件事才能够发生。第四,得到在营销和运营层面的独特与克制。2年来,得到实现营收数十亿,然而回顾起来,得到在产品的营销方面,往往也能够恪守“尊重用户”的基本原则,做出许多让人惊喜的创意之举,几乎甚少出现那种会让用户反感的行为。在我看来,得到最为值得称道的,是在其诞生迄今的的2年时间内,其从未使用过业内早已被无数人滥用,并已经证明了是能够迅速短期获利的强制转发、二三级分销裂变等运营机制——在当前浮躁的业内大环境下,这殊为不易,需要团队创始人的极度克制和团队成员的极度给力才有可能做到。在其营销创举与细节方面,也随意举几例——(仗义证H5截图)以上是我个人对于得到这款产品和这个团队无保留的赞赏。当然,我也并非完全都是赞赏,作为一个非典型得到用户+典型互联网从业者,我其实也有一个酝酿了许久的建议想要试着公开丢出来给到得到。这个建议,可能要从我几年前的一段经历说起。2014年初,我曾经有一段短暂在新浪工作的经历,当时的新浪微博,正值顶峰刚过,走上自己的第一个衰退期,而衰退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信息过载。简单来讲,当时的微博环境下,信息极度泛滥且缺乏过滤,当大家发现微博上已满是大V言论、段子和看都看不完的新闻谣言之后,就纷纷转投了起码还能很单纯的跟朋友们互相打个招呼点个赞的朋友圈。后来从新浪离开后,我曾经跟好几个微博的朋友在一起严肃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新浪微博,上线之初最多允许用户关注的人是200个而不是2000个,是否微博后面的状态和发展会有所不同?讨论过后,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很可能会。逻辑是:在只能关注200个人的情况下,用户对于自己任何一个要关注的对象都会更加认真严谨精挑细选,对于不良内容或不相关内容的容忍度也会更低,这会显然让更多人的微博Feed流变得质量更高更具可读性,也会促使更多微博大号大V们绞尽脑汁的去创造出更多精彩内容去吸引到用户们的持续关注,进而一定程度上避免掉后来微博流失最严重那段时间满屏广告营销段子号的状况。而在一个圈子中,假如其提供的信息、服务等负载已超过了圈子成员精力、时间和能量所能承载的上限,圈子成员最可能的选择就是离开它或从此对之视若不见。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会建议得到团队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上线一个同一时间内,只允许用户购买有限的几个知识付费产品的功能?这个建议背后的逻辑,估计大家都

[1] [2]  下一页


我给“得到”团队的4个称赞与1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