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商”到“码商” 城市商业数字化升级最难一块拼图完成
原标题:从“网商”到“码商” 城市商业数字化升级最难一块拼图完成一张属于成都人的码商地图,正如《清明上河图》一般正在徐徐展开。5月18日,“天下码商成长计划”启动,该计划得到了成都市政府的支持,并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进一步的合作,更好地扶持、提升成都的码商,助力打造首个码商之城。此前,在世界银行大会上,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向全世界分享了中国的“码商”如何通过一张二维码获得数字时代的金融服务,获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评价“科技推进普惠金融的典范”,称其真正改写了行业格局。为什么移动支付进阶到现在“码商”之路才开启?为什么选择成都作为全国首个码商之城?码商的“变迁史” 有码走遍天下 无码寸步难行2004年互联网跟商业首度结合,诞生了在网上做生意的“网商”,至今已经15年。今天,互联网、科技终于渗透到了线下,开始赋能每一个路边成千上万个小摊小贩,码商完成了互联网跟商业结合的最后一块拼图。时光穿越到2013年,马云跑到银泰百货“逛店”:挑了一双袜子,在收银台拿起手机“咻咻咻”几声,按照提示操作,几秒钟之后这单交易完成了。支付宝打响了大规模进军线下商业的“第一枪。”业内人士分析,如今移动支付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个,出门基本不带钱包只带一个手机,这在五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社会环境对移动支付的认知,消费者、小商家、城市管理者三方,从对移动支付的怀疑、恐惧到逐渐认可。全国码商有1亿 小小二维码背后解决的商业痛点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我国的线下小微商家平均寿命只有3.7年,远低于美国的8.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16日,我国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日均新增市场主体4.44万户,而这个数字就是“码商”的数字。码商被比喻为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数以万计但又非常脆弱,融资难、保障少、经营模式难升级是困扰线下小微商家的三大难题。成都市零售协会副会长汤耀华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像星巴克、肯德基还有一些便利店连锁品牌这些大商家已经完成向移动支付升级,市民只用一个手机就能完成市政服务已经实现,只有小微商户这块依然还有空缺。”汤耀华说,尽管很多用户经常用支付宝,但在楼下水果摊、蔬菜摊可能依然无法用移动支付,没有二维码,现实情况是不是所有小微商家都可以有钱掏几百甚至上千买一只扫码枪的。而这正是支付宝推出低门槛的收钱码服务的初衷。成都商报记者 何谷、胡沛制图 李开红
从“网商”到“码商” 城市商业数字化升级最难一块拼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