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聚焦城市抢人大战:“户口空挂”隐忧何解?
- ·下一篇文章: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镍行业第一股含泪退市
挖掘城市特色资源 创建中国品牌城市
原标题:挖掘城市特色资源 创建中国品牌城市本报记者 赵海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等问题导致的“千城一面”现象广受诟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挖掘城市特色资源、创建中国品牌城市刻不容缓。近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常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各具特色”,最终形成“中国特色”,进而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条重要路径是挖掘城市特色资源,加强城市主题品牌建设,创建中国品牌城市。什么是中国品牌城市?常量解释称,品牌城市是按照《品牌评价城市》国家标准和国家部委官方数据计算出来的前100名的城市,具有9字特点,即“张五宜、国际范、讨人喜”。首先,“张”是张扬特色,定位清晰;“五宜”是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其次,“国际范”指城市发展要有世界格局和眼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走差异化之路。《品牌评价城市》国标就是按照中央精神和世界公认的品牌五要素理论(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质量、服务、技术创新)制定的。“中国品牌城市概念的提出,旨在与世界接轨,让各国人民喜欢中国城市,进而来旅游与合作。”常量说。最后,品牌城市的品牌显然是褒义词,充满了温情。知名度不如美誉度,美誉度不如偏爱度。“名城不一定是品牌城市,就像一个人,出名不一定好,美丽漂亮也不一定讨人喜欢,长相一般的平常人只要讨人喜欢,也会赢得尊重与合作,这才是品牌的终极目的。”常量说。常量认为,目前城市定位,大多固守宏观的区域功能规划,比如金融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或使用概念宽泛、含义模糊的宏大词语,像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智慧城市等,趋于同质化,缺乏辨识度。“而特色资源可以做到局部为王,拉长长板,一俊遮百丑,印象深刻,回味无穷。这才是中国品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如云南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一喝茶就想起了这个城市。”常量举例说,还比如黄冈打造中国名人之都;商丘着手策划华夏祖地、爱情圣地品牌,具有人情味、亲和力,定位为三商之源、旅游源地,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常量强调,城市品牌评价不仅仅是这种专属冠名定性评选,更侧重于定量性评价。“城市每年的分数不同,名次不同,可反映城市的发展变化,便于书记、市长找位置,提干劲,持续发力。”据常量介绍,与以往城市主动申报城市称号不同,城市品牌评价是主动评价。城市不申报,也能通过官方数据进行测评打分。城市品牌评价是综合评价。常量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制定城市综合性顶层设计。因城镇化和城市质量是一个十分综合的概念,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量和评价,利于城市统筹发展,多轨合一。将多个领域的差异集中到一起,综合评价城市,是针对经济地理空间的“不平”进行适度干预的科学基础,有利于制定最佳组合的公共政策。常量介绍说,城市品牌评价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今年,按照国标,对污染、安全事件进行大幅度减分,致使华北一些名城位次较低。福建、江苏、浙江、广东省整体发展良好,超过一半城市上榜;宁夏、西藏发展较慢,进行了统筹平衡考虑。据悉,城市品牌评价课题已进行了三个年头,早在2016年初,国家质检总局申请,财政部拨付资金,启动了品牌价值提升工程,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具体实施该工程,其中,城市品牌评价子项目由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社承担。中国城市报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央民族大学研制了《品牌评价城市》国标。2017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品牌评价城市》国家标准。
挖掘城市特色资源 创建中国品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