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好有趣:拆装“古建筑” 故事人物“引见”传统工艺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5月18日报道: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为期5天的“博物致知”首届长三角博物馆教育博览会今起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长三角三省一市的36家博物馆带来几十场体验活动。上海博物馆更是推出了两大特展:“艺匠古今”主题展、“可达之境中国古建”校园流动展。以心传心,让古建筑“活”起来在面积1300平方米的博览会上,12座可拆卸、组装的中国古建筑模型格外引人关注,这是上海博物馆推出的“可达之境中国古建”校园流动展。展览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王可达撰写的文本为主题,以图文、实物模型、视频形式,结合手工互动、探索课程,引领大家进入中国古代建筑的世界,发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智慧。图片说明:图为王可达的古建筑画稿“这座建筑是代县边靖楼,是中国楼阁建筑的一个代表作。它本身可以带来非常多的信息,比如说柱子的做法,更关键的是它会提示我们,建筑在一座城市中,一个时代中会有什么样的坐标。”从一名参加上博古建研习社的中学生到此次展览的策划,王可达称:“面对那些石窟和古建筑,才发现原来可以通过静态的石头、木头,去跟我不认识的人对话,可以感受到他们会精益求精,为此不惜性命。专业并不是门槛,我们可以用心去接触古建筑,这样的理念也传到了我们手中。”此次展览中蕴含高科技,包括有线描图做成的动态效果,3D建模的建筑的触摸屏设置,这些与王可达的文本结合在一起,是有时空穿透力的、全景式的展示。上博教育部负责人表示,希望年轻人的加入带给古老的建筑年轻的生命力。跟着绘本寻觅传统工艺蓝印花、竹编、织绣、木版年画、宜兴紫砂、苏州制扇……十多种传统工艺展品集中亮相“艺匠古今”主题展。其中,竹编、木版年画、陶瓷等设置了体验环节,让观众深入了解、熟悉传统工艺。据介绍,展览以绘本《艺匠寻信人》的画面与故事为主线,主人公“阿鲲”带领观众寻觅传统工艺的脚步,一同思索关于手工艺的价值。来自苏州的匠人郝乃强正在缂丝。他告诉记者:“很多人不知道缂(kè)这个字怎么读,也没见过这个机器,尤其是年轻的。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知道缂丝这门工艺。”缂丝是目前唯一不能被机器替代的织造工艺。与一般通经通纬的织造方式不同,它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造,画面的构成全部依靠纬线的变化,织出的团正反两面一样。由于工艺复杂,缂丝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郝师傅目前的进度是耗时两天完成的,还不到10厘米,今明两天他将在现场为大家演示。从业6年的郝师傅坦诚地说:“我只是入门级,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出很好的作品。”除中国传统工艺类展品外,展览中还有土耳其基里姆花毯、伊兹尼克陶瓷、日本蓝染、当代瓷器等国外及当代工艺品。此外,“艺匠古今”主题展以互动设计吸引观众积极参与,比如提问题、讲故事、触感官、引经典等。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届长三角博物馆教育博览会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几十个博物馆携手打造的,展现新时代博物馆教育领域新气象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搭建便于汇聚博物馆教育领域的智慧和实践取得的成果。将长三角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也将发挥博物馆更大的效应。”
博物馆教育好有趣:拆装“古建筑” 故事人物“引见”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