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12 → 文章内容

在海拔5000多米雪域之巅的青春,是什么样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3 22:52:02

写在海拔5000多米雪域之巅的换防日记5月中旬,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圆满完成高原驻训换防任务,并且达到人人上岗就能担负战备值班的要求。此次换防,包括两个均驻守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机动雷达站。截止目前,他们已经在雪域高原驻守了八个月之久。换防归来的路上,兵站又一次飘起大雪。穿上大衣,站在泱泱叶河之上,滚滚水流急湍而下,迎着凛冽的寒风,让我又一次想起那些被送上高原的战友们。他们中许多人是首次进驻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不知是否已经适应了高原的生活。想着想着,便开始整理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试图为他们的青春留下更多值得自豪的痕迹。4月下旬,部队从兵站出发。翻越第一座达坂时,车轮下面就是万丈悬崖,让人不敢低头俯视。初上高原的官兵,明显能感觉到他们的紧张。于是翻过第一座达坂后,站长张学阳就利用中途休息间隙给大家鼓舞士气,随队军医也及时进行了心理辅导。通过及时的教育引导,官兵们的士气不断高涨起来。上士陈健已经是第四次参加高原机动任务,他不顾领导和战友劝阻,带着高烧坚持向下一站出发。虽然到达最后一个休整点后,因高烧不退被送往医院,但这种精神却一路感染着战友们永往直前。行车途中。利用途中休息时间鼓舞士气。途中组织官兵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讨论行军路况。5月4日,部队顺利完成最后一次休整,准备向海拔5000多米的驻地进发。然而,前夜一场大雪让本来险峻的山路更加复杂。正当大家在走与停之间犹豫不决之际,带队领导何红光看见兵站外有地方车辆经过,询问情况后,果断决定:地方车辆能够行走,我们更不应该犹豫,要善于在复杂气候条件下,锤炼部队实战能力。打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平时对天气挑肥捡瘦,战时如何能够保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一场简单的摩托行军,瞬间变成部队实战化训练新课题,不仅锻炼了车辆驾驶员复杂道路驾驶技能,更加坚定了所有官兵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翻越白雪覆盖的达坂 。到达换防第一站那天,已经接近黄昏,机动二站官兵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官兵们看到带队领导何红光后,激动地争先恐后与他握手,每一个人脸上乐得像开了花一样。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上士曾扬锐说,初上高原驻训时,副旅长何红光就是他们的带队领导。一路走下来,让大家对这位平易近人的领导印象格外深刻。他带领大家一起修阵地、建营房,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次劳动;生活中,他处处为战士着想,面对苦活、累活,总是第一个带头冲在前面;谁的生活有困难、身体不适时,第一个伸手关怀的人总是他……谈到和这位老领导一起工作战斗的四个月,似乎每一名官兵都有说不完的话。在机动二站雷达阵地旁,有一间不足十平米的高原澡堂。看似简陋,却解决了大家驻训几个月一次澡都没法洗的难题。至今,官兵们洗澡之余、茶余饭后,都会感念何红光设身处地为兵服务的恩情。由于时间紧迫,到达机动二站后,我便第一时间进入雷达阵地,开始采访任务。阵地的风,果然如战友们所述,吹得人几乎站不稳脚。大概十平米左右的简易营房内,除了指挥室外,还容纳了十来张床铺。由于夜间风大,官兵们需要轮流值班,以防风吹倒火炉后,造成中毒、火灾等事故发生。为换防战友端上热水洗洗一路风尘。换防人员背着背囊到达阵地那天,驻训官兵端着准备好的热水,让大家清洗一路风尘。稍作歇息之后,工作交接属于最紧要的事项。雷达技师带着新任技师徐天林来到雷达阵地,详细讲解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在雷达方舱内,即将离开的操纵员把自己几个月来的空情保障体会,向接替战友重点讲述后,又将一本厚厚的经验记录本交到战友手中。转身离去时,已经接替工作的新战友,站在方舱门口,向坚守在高原阵地八个月、并积累下诸多宝贵资料的战友,默默举起右手,致以崇高的敬意。换防交接,将重心放在战训任务,更加符合实战化训练要求,更能体现练兵备战形势。看着接替的战友自信、踏实的笑容,使我突然意识到,自信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一代又一代高原驻训官兵不停地积累。训练水平亦是如此,除了创新,更需要接力与传承。交接工作经验。召开最后一次党小组会。5月4日晚上,驻地营房保障有限,我们一行人打地铺与驻训官兵住在一起。由于只能用柴油生火做饭,整个营房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柴油味。这里的驾驶员还兼职炊事员。李林和王鹏告诉我,这里的饭谁做谁不吃,原因很简单,一顿饭做熟,炊事员早被柴油味熏得想吐,根本没有食欲。看着曾经熟悉的李林、王鹏瘦了30斤,我不得不深信:高原驻训中,战友们的诸多无奈与痛苦。夜里,躺在地铺上的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是不想睡觉,更不是不瞌睡,而是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让你恨不得将自己脑袋扔掉。唯一的念头,就是等着天亮,睡觉无疑是一种折磨。相互告别。早上起床时,到处找卫生间无果。后来在战友口中得知,这里由于没有下水,只能在厕所放两只1米高的大桶,用于盛放排泄物,解大手则需要在营房后面的一处汗厕解决。很多战友开玩笑说:“冬天大家都不敢晚上解手,怕屁股被-40℃的天气冻住,经常在天黑前强迫自己蹲在汗厕提前解决,因此,很多人由于久蹲而得痔疮。”由于相机需要充电,我四处寻找电源才发现,驻地并不是24小时供电。因此,官兵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烧水、充电等一切跟电有关的事物,不然只能像我一样“干瞪眼”。之前,只是听说炊事员由于工作关系影响食欲。走进厨房操作间后,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多么艰苦。厨房操作间与陆军单位共用,日常伙食由我方负责保障。虽然已经入夏,但操作间地面依旧结冰,被柴油熏得乌黑的墙壁,已经看不清材质。饭菜的确如他们所说,带有一股淡淡的油烟味,初次食用会有反胃的感觉。驾驶员兼炊事员的李林,伸出自己的右手小拇指说,做饭时不慎切掉末梢神经,至今指尖都没有知觉。听到的,看到的一切,让我的眼眶不觉湿润。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八个月。没上高原之前,我觉得自己所处的大漠戈壁很苦。如今,每一个细胞都能深刻体会到高原官兵的勇气。他们除了完成日常训练、战备值班外,还要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5月5日,经过二百多公里崎岖不平的石头路,我们顺利到达第二个换防地点,这里驻训的是机动一站官兵。机动一站本是当年的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时而生。后来,连

[1] [2]  下一页


在海拔5000多米雪域之巅的青春,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