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09 → 文章内容

关注 | 学业压力成学生自杀首因,禁用手机也可能引发惨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3 18:50:06

原标题:关注 | 学业压力成学生自杀首因,禁用手机也可能引发惨案编者按日前,《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在京发布,报告对中小学生自杀现象的调查发人深省。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课题组统计显示,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电子媒体报道及非媒体报道的网络信息中,共计确认392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其中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信息为267例。?下面进入正文,欢迎分享此篇文章到朋友圈?中小学自杀现象呈以下特点年龄分布中学生的自杀状况比小学生更为严峻。在显示有年龄的信息中,13-17岁五个年龄的死亡及未遂案例之和是8-12岁五个年龄案例之和的4.7倍。性别分布男性中小学生死亡及未遂案例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尤其是在自杀死亡的案例报告中,男性中小学生案例数量约女性案例数量的1.6倍。时间段自杀及未遂的发生情况形成明显的波峰与波谷,开学季前后居多。寒暑假期间数量相对少;而新学期开学前后的4月、5月、9月自杀死亡案例数量最多。自杀方式跳楼、跳河、服毒(服药)、上吊是中小学生进行自杀行为的主要方式,在死亡及未遂案例中有超过六成采取了跳楼方式。在案例事发地点中,家中和校园内是主要场所。除跳河、跳崖、撞车、跳火车、卧轨等各类事发场所为自然环境或特定地点外,中小学生死亡及未遂案例主要发生在家中和校园内。自杀现象一直存在着城乡差异,农村自杀率显著高于城市,但报告发现,城市的初中、小学学龄儿童自杀率却超过农村。2011-2015年,农村的5-9岁组自杀率逐年下降,而城市的10-14岁组自杀率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城市的5-9岁组、10-14岁组自杀率都超过了农村同年龄组自杀率。学业压力是自杀首因国家卫生部的一项数据显示,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15岁至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位列死因首位。而在全球,自杀也是导致15至19岁青少年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但在花一样的年纪,一些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自杀?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课题组的报告统计指出,家庭矛盾共有72例,占比33%,紧接着是学业压力,共有55例,占比26%,其他依次为师生矛盾(35例,16%)、心理问题(21例,10%)、情感纠纷(11例,5%)、校园欺凌(9例,4%),其他问题(12例,6%)。虽然从统计上看家庭矛盾占比最高,但报告认为:“考虑间接作用的话,学业压力可能才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因为诸如“父母责备其成绩退步”、“作业未完成被家长批评”、“因学业与家长发生口角”等相当一部分家庭矛盾案例的冲突根源是学业压力。师生矛盾案例亦有类似情况,诸如“自习或上课被老师没收手机批评”等的冲突根源也是学业压力。学业压力不是仅仅对中小学生起作用,也对学生家长、老师产生诸多影响,激化了学生与家长、老师之间的对立情绪。同时,报告指出,“手机”成为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特殊存在,调查中因手机引发的自杀案例涉及比例超过10%,反映出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深刻的心理依赖。自杀源于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彻底否定,或者是绝望、或者是愤怒、或者是痛苦。一些青少年遇到家庭矛盾、学业压力、师生矛盾、情感纠纷、校园欺凌等问题时,对生命的意义认识不清,无法合理掌控自身的情绪,再加上与父母老师交流的匮乏,无法自己消解,便可能采用“自杀”的方式一了百了。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指出:“自杀是个复杂现象,极少由单一原因引起。生物、遗传、社会、心理、文化和其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可能引发自杀行为,一些人选择如此,但同样程度甚至更恶劣的遭遇下有一些人仍然选择活着。无论如何,自杀在所有国家都是需要严峻处理的公共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多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学生自杀,学校应是主战场预防自杀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但对于中小学生自杀预防来说,学校应该是主战场。1— 为孩子减轻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根源在于,家长、学校乃至于社会对中小学生所施加的有形或无形的心理压力:升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报告认为,切实降低学业压力应是通往幸福,预防自杀的关键路径。对于学校来说,如何做,才能尊重教育规律,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帮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 提高生命教育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石中英认为,“真正直接引发自杀者在某一时刻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义的匮乏感”。去年,起源于俄罗斯的蓝鲸游戏,造成了至少130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西欧也有不少跟随者。蓝鲸游戏传入中国,就曾引发担忧。这个游戏诱导青少年走向死亡就在于加深了青少年人生意义的匮乏感。在这个游戏里,指令人用青少年的语言和同他们交流,深谙参与者寻求刺激却又无处释放的心理,吸引他们参与游戏。比如,他会给女孩灌输你很胖的观念,对男孩灌输你是一个失败者的观念。然后告诉你,“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你了,另一个世界会接受你”,加深青少年的无力感与孤独感、挫败感,从而刺激青少年的死亡本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是生命教育的使命。目前,国内很多学校已经开始生命教育,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些课程并不受到重视,效果堪忧。据深圳某区各中小学随机选取近千名中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 16%的中学生表示生命教育“非正规地接受过一点”,16%的中学生表示“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过”,18%的中学生表示“说不清楚”。越是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越是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越要发挥好生命教育的作用。而且,必须改变生命教育重知识传授、轻实践体验的问题。日本注重把课堂教育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值得借鉴。比如:通过运动会、郊游、各种节日、庆典庆祝活动、班会、学生会和俱乐部活动等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等品质。如与社区合作开展诸如花道、茶道等传统艺能、技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之心,丰富其生活体验,提高其生存能力。3— 把死亡教育列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对“死”这个字,很多老师和家长

[1] [2]  下一页


关注 | 学业压力成学生自杀首因,禁用手机也可能引发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