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12 → 文章内容

平度沙北头村蔬菜合作社办起庄户学院:土专家吃香,引游子回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4 21:32:44

□ 本报记者 李媛一米多高,长在花盆里,既能观赏又能品尝,这样的盆景葡萄你见过吗?5月24日,记者在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两委”成员王雪锋的大棚里,见到了一盆盆长势喜人的盆景葡萄。他告诉记者,今年第一批3200盆盆景葡萄还没上市,就已被北京一位客户全部预订了,毛收入40万元左右。如今,王雪锋既是村“两委”成员,又是产业带头人,可在10年前,他只是个普通农民。“我高中毕业就回家种地,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加入合作社后经常有专家来讲课,我就跟着学。后来合作社又送我去青岛农业大学进修,这才一步步成为种植能手。”王雪锋说,他是沙北头村蔬菜合作社庄户学院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土专家”。去年一年,共有2000多位农民走进庄户学院接受培训,500人顺利拿到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直接带动5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此外,合作社还从高校科研院所外聘了一些“洋专家”定期来上课,不讲农民听不懂的理论知识,专门针对种植实践,受到村民欢迎。从庄户学院学了本领,村民王振亮这几年收成一年比一年好。王振亮说,以前一亩芋头最多产五六千斤,这两年经过老师的技术指导,他的芋头亩产已经一万两千斤,而且品相好,70%以上达到出口标准,每亩增收七千多元。经过培训,把现有村民变成精兵强将后,沙北头村党支部书记、蔬菜合作社带头人王桂欣又在思考一个新问题:再过10年,当下这批种地的人就都五六十岁了,怎样才能把外流的劳动力吸引回来,“接棒”从事农业生产?他认为,只有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道路,让农民像产业工人一样有归属感、自豪感,才能吸引年轻人回乡务农。在沙北头村,之前普普通通的农民窦泽英,现在过上了职业农民的新生活: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中午还有午休,按月发工资。谈及自己的转变,窦泽英说多亏加入合作社,去年又拿到了青岛市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现在被聘为盆景葡萄生产工厂技术员,专门负责技术指导。“以前种地年纯收入才2万多元,现在光工资就5万多元,还有土地流转的收入。手里有钱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他方面也比在城市打工强,我现在觉得很自豪。”窦泽英说,看到村里的大变化,在外打工的村民王彩强也回来加入合作社,建大棚种植草莓和甜瓜,仅今年上半年一亩地就收入8万多元。沙北头村蔬菜合作社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务农创业。“我们计划明年给聘用的农民和技术人员都交上保险,标准化生产的同时也要规范化管理,把农田管理得像标准化工厂,让农民成为职业工人。”王桂欣说。最早成立合作社、第一个开展电子商务、出口订单应接不暇……经过10年的发展,沙北头村蔬菜合作社不断创新取得了不俗成绩,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同时他们也深知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所以,不论是谁来学技术都免费,想学什么都倾囊相授,庄户学院不但覆盖了沙北头村周边村镇,还受邀到临沂、潍坊、菏泽、滨州等地开起了“流动学堂”,定期去传授技术。还有的地区复制了“沙北头模式”,从成立合作社到产业培育,再到电子商务销售全部跟进,当地农民也实现了脱贫致富。“来学的人多了,也逼着我们创新再提升,才能保持领先。”王桂欣说,下一步,村里将转型高效农业,同时在三产融合中寻找新的增长点。说干就干,王桂欣带着几个种植能手,去年到云南洽谈买断了盆景葡萄的专利,今年又聘请了国内荔枝培育“第一人”潘介春及其团队,联合开展南荔北种的实验,计划建设北方第一个荔枝火龙果培育基地。

平度沙北头村蔬菜合作社办起庄户学院:土专家吃香,引游子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