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12 → 文章内容

从艺术家转身创业者,编剧九年想做到更好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4 21:24:36

原标题:从艺术家转身创业者,编剧九年想做到更好采访:伍玥撰文:伍玥九年,著名编剧、制片人。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影视创作工作,曾参与策划和制作了《选择》、《时事盘点》、《幸运52》、《巴黎感觉》等多个大型电视栏目, 编导了数部纪录片。2002年开始剧本创作,主要作品有《宝莲灯》、《考验》、《拯救》、《宝莲灯前传》、《魔幻手机》、《仙女湖》、《箭在弦上》等。「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话在也适用在现在的艺术家身上。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影视剧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依赖于电视、电视台播出的方式逐渐被视频平台、网络播出所替代,更多的人选择打开手机,看网剧。网络播放平台的发展,让更多影视剧有了播出的可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督中心统计 2016 年 10 月 16 日至 2017 年 10 月 15 日,新上线的网络剧达 206 部,共 3485 集,数量重现上升趋势。2017 年网络剧上线数量较 2016 年同比增长 46%,剧集数量较 2016 年同比增长 33%,网络剧总时长较 2016 年同期增长 65%。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网络平台上线网剧数量网剧呈爆炸式的发展,也造就了一部部「神剧」的出现,从《余罪》到《河神》,从《双世宠妃》到《白夜追凶》,乃至今年即将上线王俊凯主演的《长安十二时辰》、南派三叔编剧的《沙海》。播出方式的多样性和逐渐提升的制作水平,为影视剧带了更多的可能,但在一部神剧背后,最核心的依然是故事本身,而与这些故事最近的人,就是编剧。近期,IT 桔子采访了央视电视剧频道收视神话——《宝莲灯》的编剧,知名剧作家,九年老师。我们试图从这位从业多年的前辈身上,找出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年轻人最该锻炼的还是技术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九年强调的还是技术。当我们总是把编剧当做艺术,靠天赋、靠灵感才能创作时,九年老师表示编剧其实和其他所有技术工种一样,有特定的技巧。优秀的编剧往往是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最终创作出优秀的剧本。作为经验丰富的成熟编剧,九年在从业十余年的时间里,独立完成了十余部电视剧本,累计写作素材超过千万字。目前,影视行业正处于爆发的时代,行业对优秀剧本的渴求不断上升,而市场却面临优秀编剧稀缺的困境。作为资深的影视剧编剧,九年认为这与年轻编剧创作积累不足密不可分。他表示,一个合格编剧最重要的能力是不断写作,积累出来的。这个观点,与他自身的经历相关。2003 年,九年转型做影视剧编剧。在完成央视电视剧收视神话——《宝莲灯》的创作之前,九年潜心积累,坚持创作,累积了超 200 万字的写作素材,这些经验为《宝莲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2005 年 10 月,古装神话电视剧《宝莲灯》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取得了最高 9.1% 的收视率。至今这个成绩无人打破,仍是央视收视神话。在有了自己的代表作之后,九年也在持续探索编剧艺术的可能性。至始至终,九年都坚守一个要求:「自己的底线」。他表示,作为一个合格编剧,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有底线。自己的作品在质量上要有自己的底线。如果编剧自身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会直接反应在剧作上。当影视剧的播出方式从台播转向网播,观众的年轻化给了年轻编剧更多的机会,但在编剧生活阅历不足,创作积累不足,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时,作品就容易出现偏离生活,细节不足的问题。因此,他指出,对现在的年轻编剧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技术的锻炼。科技赋能是趋势未来 AI 可能会代替人写剧本谈及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九年老师认同技术的发展,「整体上来讲,(AI 技术带来的)好处还是多一些。」尤其在商业作品上,AI 技术有利于商业作品的剧本创作,因为这些作品相对艺术作品来说,有模式可以复制,有利于编剧从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解放。目前,在国外已经有自动编曲、创作的技术:2016 年 9 月,Sony 正式发布了两首由人工智能创作的流行歌曲。2017 年,流行歌手 TarynSouthern 发布了一张名为《IAMAI》的新专辑,该专辑中歌曲的编曲工作完全由人工智能程序。在写作领域,也已实现机器人代替人写新闻稿。2016 年国家地震台网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 在四川绵阳地震期间,它就自动写出了 560 字的速报。这种机器人并不是个例,至今已有腾讯财经开发 DreamWriter、第一财经「DT 稿王」、新华社「快笔小新」等机器人参与写稿工作。由此,可以预见这种技术将被应用到剧本创作中。九年认为,「AI(很快)就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剧本创作。」在 AI 时代,编剧创作者的职能将退化,「人变成责编,AI 技术把东西写出来,人在里边提出意见,起修改作用。」人对剧本不再起决定性的作用,而是辅助创作,就像老师一样,指导机器创作。但是,九年也指出「AI 取代不了纯艺术的东西,机器无论如何其实也是替代不了人脑的这种复杂艺术思维和想法。」因此,九年认为,编剧在未来需要的不只是熟练的剧本写作能力,更需要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经验积累,要将自己的职能和导演融合在一起,「各种艺术类型,各种阅读,要多了解一些。」创业,是想做到最好科学技术的进步,倒逼创作者提升自己的能力,九年亦如此。2013 年,九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尝试从一个编剧转型成为创业者,他希望能够参与影视剧创作中更多的环节。影视剧从传统台播向网络播出转变,给了这个市场更大的空间。这种空间,不仅是在创作上,更体现在制作上,这也是九年选择转身创业的原因之一。2013 年至今,九年和他的工作室共参与过《迫在眉睫》、《魔幻手机之傻妞归来》、《遥远的距离》等多个作品。一部作品从构思到产出,中间有着复杂的工艺,往往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要妥协」这是九年在参与电视剧制作时最大的感触。「有些事情不会像自己想的原来构思的那么完美。」一个影视项目从立项到最终的播出,中间涉及到的不只有制作方、电视台/播放平台需要沟通,中间观众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众多的环节。这些环节,也是让九年不得不妥协的地方,「但是你一旦要进入到一个整体项目的,那么你会受到资金的约束,你会受到演员的约束性,你会受到合作伙伴的约束,因为你配备的资金,你配备的渠道,你配备的人员可能都不是你理想的。」时代和科技留给艺术家打磨作品的时间并不多,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让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跟得上时代,也许是这些剧作家需要深入思考的。但是在中国由编剧实现向导演转型,一个创作者要经历的往往比以往更多。ENDIT 桔子2018千里马地图热卖中!

从艺术家转身创业者,编剧九年想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