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12 → 文章内容

[独家]印度片逆袭调查:《厕所英雄》能否成救市英雄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4 21:20:31

空降六月档的《厕所英雄》能否成为“救市英雄”?凤凰网娱乐讯(采写/二十二岛主)《超时空同居》票房逆袭《复仇者联盟3》之后,内地影市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即使是好莱坞老牌经典系列《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也折戟沉沙,上映十多天勉强在亿元大关徘徊。6月1日,印度影片《厕所英雄》突然空降六月档,且距离6月8日的上映日期只有一周的时间,很多业内人士纷纷猜想:这部印度高分佳作会成为六月上旬电影市场的“救市英雄”吗?算上这一部,除春节档2月外,2018上半年每个月都有一部印度影片上映,分别是:1月《神秘巨星》、3月《小萝莉的猴神大叔》、4月《起跑线》、5月《巴霍巴利王》、6月《厕所英雄》,还有一部待定档的《护垫侠》,印度电影俨然成为了每年中国电影市场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而内地也成为了印度片在本土之外的第二大市场。如果说13亿票房的《摔跤吧爸爸》和7.47亿票房的《神秘巨星》,两部影片的大热还带有阿米尔·汗效应,那么从2.7亿票房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开始,印度片获得好的成绩,则完全缘于“打铁自身硬”了。尤其是《起跑线》,就是凭着自身口碑发酵,以及与民生切实相关的教育问题,在四月杀出一条血路,斩获2.1亿的票房。印度片为何会在中国突然逆袭成为每月影市的一道“硬菜”? 观众、院线、片方又如何看待当下印度影片的火爆现象?印度片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如何?凤凰网娱乐带您独家走进《印度片逆袭调查》。观众:很多事印度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在豆瓣电影的想看人数中,《厕所英雄》的想看人数达到了7000人以上,为本周之最。本周的豆瓣新片想看人数(数据:豆瓣电影)在这7000多名标记想看的用户中,凤凰网娱乐随机选取了30位进行了一个观影小调查,我们先选取几条比较有代表性的回答,来看看他们为什么期待这部影片:最近实在没有什么想看的片子,相比同期电影,这部的期待值还比较高,豆瓣评分也还可以,只能期待这个了。——该死的广告主要是想看从无到有的这样一个争取的过程。 剧中人物对所遇事情的处理态度(因为看推荐的文说男主是不盲从家里的)另外更多想了解一下印度这个国家的各种情况。——叶子不会飞因为这部片子有人文关怀,对于印度的贫富差距,男女问题,种姓制度都有关系,很感兴趣。抛开内容,对于可以看到不同环境也感觉很开心。因为华语电影院线上映的电影反映实际社会问题,展现人文关怀的太少了。——奕秋近期印度的都不错,《摔爸》和《神秘巨星》质量都很高,我已经从美片粉转为印度粉了,这部应该也不会差。——月明因为对这种为妇女平权,改善妇女生活水平而努力的题材感兴趣。而且看的印度电影不算多,很好奇印度电影人会从什么角度探讨这个问题。——Jiayu上面五条大致涵盖了30位网友的主要观点,即同档期没有想看的影片、对于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印度片可以展现华语电影中不多见的人文关怀、正面展现妇女平权和改善妇女生活水平的问题、之前几部高口碑印度片积累下来的信赖度,以及独特的故事视角。其中女权和新颖是回答中被提到最多的关键词。女性一直是印度电影最大的受众群体,在受访的30位豆瓣用户中就有17位是女性,占到了56.7%。这个比例比较正常,通过比较之前几部上映的印度影片的受众性别比可以看出,女性想看人数超过六成,而5月上映的《巴霍巴利王2》是一部历史题材影片,女性想看人数只占到了47.5%,所以最后仅收获了7000多万的票房,远没有达到预期。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女权”成为了《厕所英雄》和《护垫侠》等影片的关键词,用豆瓣网友“用心棒”的话来说:“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影片来为女性群体争取权益,很多事情印度人都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摔爸》《神秘巨星》《猴神大叔》《起跑线》涉及到的亲情、梦想、母爱、孩子等主题,也正是女性们最为关心的焦点。四部2018年上映的印度片受众性别占比(数据:猫眼专业版)视角新颖也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厕所英雄》改编自真人真事,探讨印度农村家庭普遍没有厕所,妇女必须在野外如厕的现象。女主角担任教师,嫁给男主角后,发现家中没有厕所,和男主角“闹离婚”,还来了一场革命。而即将定档上映的《护垫侠》,原型是印度企业家Arunachalam Muruganantham,他发明了低成本的卫生巾生产机,为印度农村的经期卫生观念带来变革。《厕所英雄》和《护垫侠》都聚焦印度女性胜利问题,恰好两部影片的男主演都是阿克谢·库玛尔电影学者Cuber认为这两部影片的切入点都很妙,“一个是厕所,一个是护垫,这两样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在电影作品中却很少进行正面展现,因为它们的隐私性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感’,而印度的艺术工作者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印度社会在一些制度和风俗上的落后,用励志喜剧的方式,光明正大地呈现在观众们的眼前,这不仅可以触动印度本土观众的神经,还能让全世界各地的观众都能够深入地了解印度人的自省与乐观精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精神的一种‘软输出’。”院线:票房与质量不对等,审美疲劳是迟早的事有着十年院线工作经验的影院经理陈君伟,并没有给5月的《巴霍巴利王2》排很多的场次,现在回头想想,他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明智的。对于当下印度片在中国市场的火爆,他给出了十个字:“超过想象,终将归于理性。”陈君伟回忆早年印度电影基本只能以批片的方式引进,也没有太良好的市场表现,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是他的心头好,现在在豆瓣电影排名第11,分数9.2,但2011年底上映的时候,才收获了1398万的票房,还不及艺术性更强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5400万)。豆瓣排名第11的《三傻》,当年在国内上映才只有1000多万的票房“印度片确实应该感谢阿米尔·汗,是他不断刷新了印度片在中国的历史,第一部印度片在中国破亿就是他的《PK》,中国起的译名叫《我滴个神啊》,这名字也是让人哭笑不得,之后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摔跤吧!爸爸》打开了市场。”陈君伟如是介绍。“但阿米尔·汗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这种效应已经慢慢散去了,最后还是要看电影本身的质量如何。”在他看来,很多印度影片的票房与质量其实根本不对等,在近期上映的几部印度片中,他认为《起跑线》的市场表现最合理,能够揽下2.1亿票房,而之前的《摔跤吧!

[1] [2]  下一页


[独家]印度片逆袭调查:《厕所英雄》能否成救市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