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09 → 文章内容

著名播音员离世5年后 声音在央视纪录片“复活”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2 19:15:40

原标题:离世5年后,他的声音在央视纪录片中“复活”,第一部AI配音片主创首度分享幕后故事你可能对视频里的这个声音倍感熟悉。没错,著名播音员李易浑厚稳定的嗓音,几乎是央视的标志性声音,伴随着许多人的岁月记忆。不过这一次延续这个声音的,是AI。最初“心里没把握”得知要用AI给纪录片做配音,科大讯飞AI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源的第一反应,是“还不够”。这个创意,最初由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史岩提出来。6集纪录片《创新中国》拍完之后,节目组也找配音演员配过几集样片,但作为总导演,他还是感觉声音“压不住”,难以达到科技纪录片的那种质感。他们想到了知名播音员李易。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xx频道”,就是李易的声音。李易曾为CCTV-9第一部纪录片配音,他的嗓音后来成为央视纪录频道的一个标志。遗憾的是,2013年7月,他因病离开人世。《创新中国》海报,受访者供图《创新中国》海报,受访者供图考虑到《创新中国》本身就有大量案例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史岩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能不能用科技的手段,让遗憾的艺术得以延续?”制片人刘颖和徐欢赞同,这不仅是对李易的致敬和怀念,更是对影片所体现的创新精神的践行。在得到李易家属的支持后,史岩团队立即联系了国内语音技术领军企业——科大讯飞。“我知道现在的语音合成技术,已经可以通过声音的辨识度去实现明星的传播力,比如我们能模拟林志玲的声音给大家做导航,或者用标准的普通话合成出一段新闻稿。但是,这只是作为一种信息。”江源回忆当时的想法,“对于纪录片的艺术标准来说,这是不够的,我自己心里是没把握的。”纪录片创作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影片的风格、情绪与态度都需要靠声音来表达。一方面觉得“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他却被这个挑战勾起了兴趣。诚然,人的情感是一种不易被量化和标准化的复杂参数,但运用AI为纪录片配音,何尝不是一次优化算法的尝试?近日,这部首创AI解说的纪录片的多名主创相聚苏州东山,在2018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上,发起了一场艺术与人工智能的对话。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这也是今年初该片在央视播出后,他们第一次集体亮相,分享创作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是李易,又不是李易”该片的声音制作者王同,坦言自己曾走入一个“误区”。“我能理解王同,他跟李易老师认识多年,感情非常深,一开始他老觉得这个东西像不像李老师,一直在往这个方向走,其实给技术提出了更难的要求。”史岩回忆。“这是我入行以来头一次论‘毫秒’做声音,要把每一个字完全拆开来了解。”王同介绍,“过去我天天跟播音人员说片子,你可以把这个重音强调在某个音上,但是这回没法可说,你无法去控制一台计算机。”他希望把这个声音做成非常像李易老师的一个人,却发现在运作的时候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据江源介绍,他当初拿到了20个小时左右的录音素材,这些数据是王同从李易生前诸多作品当中专门筛选出来的。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他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让机器去尝试恢复李易的声音。但是,当机器去读一段文字的时候,很多文字以外的信息,人很容易理解,对计算机来说却非常困难。“它最多去理解字面,但它能不能在自然流畅说出来之外,还带有艺术感染力?带有某些字的重音强调?带有一些节奏的联动或者起伏?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非常有挑战。”后来史岩表达了自己的一个想法:试想如果李易还健在,《创新中国》稍微需要一些气质改变的时候,他相信李易也是会接受的,会根据片子的不同特点做不同的处理,而不是每部片子都一样。“你选择了创新,就会有一些压力。”他说,“这样其实也是给他们减压,我知道对他们来说确实挺艰难的。”《创新中国》剧照,受访者供图《创新中国》剧照,受访者供图如何让AI除了说得准确,还说得“有人气”?江源和王同之间反复磨合声音效果。根据王同的意见,计算机系统会将声音信息做一些预测,然后再组合自己的音色、高低、起伏、节奏,逐步层层累加。“到最后其实就是拿李易老师的声音特点、吐字发音以及断句模式结合我脑子当中对李老师的熟悉,捏出了一个是李易又不是李易老师的声音来。”王同说,“这是我后来的个人目标。”《创新中国》剧照,受访者供图《创新中国》剧照,受访者供图珠穆朗玛峰 VS 半山腰在江源眼里,如果李易的真人表演是一座珠穆朗玛峰,AI技术就是站在半山腰上。“我们知道距离差在什么地方,但是如果我们不做这件事情,可能连爬山的机会都没有。”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史岩惊讶于机器的表现有时候“好象越来越聪明了”,但有时候又似乎“完全不行”。在他看来,声音艺术和技术完美的结合,当下的人工智能确实还达不到。“但是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方向,至少我们迈出这一步,看到未来能不能让人工智能和影视创作有更深度的结合。你要是不走的话,永远不知道。”“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看清楚了人工智能技术和真人艺术表演层次的差距。”江源表示,“它让我们有这个动力去朝山顶攀登。”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责任编辑:张玉

著名播音员离世5年后 声音在央视纪录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