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08 → 文章内容

生物医药企业迎IPO风口:各路“玩家”击鼓传花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2 18:58:54

生物医药企业迎IPO风口:各路“玩家”击鼓传花本报记者?朱萍?实?习?生?柳旭?北京、上海报道导读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共有包括基石药业、信达生物、华领医药在内的11家生物医药企业宣布完成融资,总规模近10.3亿美元(约66.02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信达生物、基石药业、杰华生物等近15家公司曝出上市计划。“中国生物医药要发展,人才、资本、政策的支持缺一不可,现在正好各个要素都已聚集,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推动,使得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可以参与击鼓传花的游戏,而港交所对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新规,再次将鼓声敲响。”5月29日,东方略董事长仇思念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如是描述现下火爆的生物医药行业。在仇思念的理解中,击鼓传花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一个游戏。生物医药只有纳入到游戏中,才能够更好地运转下去。“以美国生物医药为例,他们能够迅速发展,就是因为有大量的资本支持,资本在很多阶段都可以退出,包括产品在研、临床阶段,最后在纳斯达克上市等。”对于生物医药行业资本的变化,10年前回国创业的盟科医药总裁兼CEO袁征宇有很深的体会:“2007年我们找投资新药的资本,当时全国只有2家资本愿意谈谈,而到了现在是投资者追着你。10年过去,愿意投资新药的投资机构从2家变成好几百家。”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共有包括基石药业、信达生物、华领医药在内的11家生物医药企业宣布完成融资,总规模近10.3亿美元(约66.02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信达生物、基石药业、杰华生物等近15家公司曝出上市计划,歌礼生物则已在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不过,在袁征宇看来,“火热”现象下,不乏有跟风投机者和盲目者,在高门槛的生物医药面前,最终会出局。仇思念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国内生物医药研发中好的研发项目并不多,资本方也需要足够的专业能力,才能降低失败率。站上风口上世纪80年代末期,袁征宇公派赴美留学,开始了生物学的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从事酶动力学的相关研究。2007年袁征宇刚回国融资的时候,只有两家资本认同盟科的新药研发模式,最终只有晨兴资本给了袁征宇第一笔融资。此前,袁征宇在美国也经历过创业,但与彼时的中国创业、融资反差巨大。如此前他创业的一个公司,1995年正式注册成立,2000年上市,到2005年就把两个新药推到了申报NDA前的阶段;之后,新公司Vicuron被辉瑞以19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同时竞价的还有葛兰素公司。不过,袁征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0年以后国内的大环境改变了很多,融资环境也好很多,2016年底盟科医药完成了5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10年来,愿意投资我们新药的资本从2家变成好几百家。”相比盟科生物,东方略的感受更加明显,其从2016年初刚刚成立即获得泰格医药、金城医药、晨兴资本等医药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3.7亿元人民币的增资。今年5月21日,东方略从新三板正式退市,同时宣布启动港股上市和B轮融资计划,仇思念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愿意参与B轮融资的投资机构和医药上市公司非常多,现在是生物医药企业反过来挑选更合适的投资机构和合作方。”5月9日,基石药业宣布完成2.6亿美元(约16.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领域B轮最大单笔融资。加上A轮1.5亿美元融资,基石药业已累计融资4.1亿美元(约26.3亿元人民币)。基石药业CEO江宁军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几年资本开始热捧生物医药。“VC(风险投资)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2017年和2016年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两倍的增长。”另据ChinaBio的统计,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投入到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资金达到120亿美元,是同期中国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总集资额(450亿美元)的27%。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共有包括基石药业、信达生物、华领医药在内的11家生物医药企业宣布完成融资,总规模近10.3亿美元(约66.02亿元人民币)。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融资规模较大、速度较快,这都反映着资本对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关注。从融资规模上看,上述宣布完成融资的11家生物药企,融资规模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达到5家。除了基石药业外,分别是1月10日,复宏汉霖宣布完成约1.9亿美元(约12.14亿元人民币)融资;3月7日,药明巨诺宣布完成9000万美元(约5.73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3月27日,华领医药宣布完成1.174亿美元(约7.5亿元人民币)的D轮和E轮融资;4月27日,信达生物宣布完成1.5亿美元(约9.55亿元人民币)的E轮融资。从融资轮次来看,多家企业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已经历了多轮融资。如基石药业成立刚过2年,已经获得了总额4.1亿美元(约26.3亿元人民币)的两轮融资;信达生物和华领医药均成立于2011年,7年来则均已完成了E轮融资。资本火热下,上市也被提上日程。信达生物、复宏汉霖、基石药业、杰华生物、东方略等多家企业均被传出上市计划。如5月25日,杰华生物董事长刘龙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从这个夏天开始,我们会与投行敲定最终上市计划,争取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之间完成IPO的计划。”除资本争相涌入外,各地政府也在纷纷出手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就在5月14日,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山西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推进计划》,提出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晋北原料药及制剂、晋中中成药、晋南新特药三大产业基地产业规模力争占全省的90%以上。4月13日,广州市宣布通过设立1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产业基金,促进广州生物产业做大做强。此前,福建、河北、四川、浙江等省份也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鼓点响起而资本之所以转变对生物医药的态度,多家生物药企和投资机构表示,主要在于融资环境的变化,当前的政策、人才都在助力生物医药的发展。在领投完基石药业的B轮融资后,GIC(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书面采访时就表示,之所以选择投资生物创新药领域,是因为看到了政策支持、优秀人才回国和中国医疗健康庞大的市场规模。走访近200家外国生物医药企业的仇思念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他非常惊喜地看到在这些生物医药企业,研发人员中有很多华人,只要中国有足够他们发

[1] [2]  下一页


生物医药企业迎IPO风口:各路“玩家”击鼓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