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06 → 文章内容

艺博会:艺术市场的“晴雨表”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1 2:26:12

原标题:艺博会:艺术市场的“晴雨表”近年来,艺术品消费市场不断“升温”,国内各大艺博会也逐渐形成规模,稳固举办。“艺术北京”稳定了北方市场,上海ART021和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分据上海和香港,形成三大博览会鼎立局面。由于国内市场的格局和需求等原因,各地又纷纷涌现以城市命名的各种博览会,如艺术南京、艺术长沙、艺术深圳、艺术厦门等。近来相继举办的首届Art Chengdu(首届艺术成都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和Art Beijing2018(第十三届艺术北京博览会),都是为艺术与商业搭建的渠道与平台。这些艺术博览会为艺术市场带来了哪些新的趋势?它们又能给业界提供哪些启发和思考?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给出独家解读。理念:艺博会向高端转型近几年来,艺博会越来越多,但全国的画廊数目却相对稳定。因此,各大艺博会都是在存量市场里拼抢为数不多的资源。面对未来的艺术市场,艺博会也在根据市场作出不断的调整。“现在的艺博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销售艺术品的场所,在某种程度上演变成一个类似于大型展览的活动。”长期从事艺术市场研究的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陶宇,将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发展概括为“从低端大集到高端展示”的整体趋势。过去,艺博会更像是个大卖场,秩序、服务、配套都跟不上,以出租展位为主 ;如今再看已然有了新的变化。艺博会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变得更精致、细化、专业。中国的艺博会已经同国际接轨,发展到一个高级形态,实行了准入制度。除此之外,艺博会在场外装置作品以及展馆的布置、服务、学术论坛与公共教育方面都下足功夫。究其根本,艺博会的华丽转身与近年来的消费升级挂上了钩。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参加了国内外众多艺博会,对此有着深入的观察。他认为,艺术消费市场的确是在不断增大,“比起‘收藏’这个词,更多被提及的是‘艺术消费’,而新藏家的确是在不断增多,或者说市场中有很多新面孔,他们也许并不是什么藏家,只是普通的艺术消费者”。艺术经纪人董小姐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升级,中国的艺博会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以绘画为主,强调装饰性,追求形式美,不同于西方以追求观念表达为目标的当代艺术形式。还有一些艺博会也会推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梁,这些都是中国艺博会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方向。“艺术品不是普通商品,艺博会不能以普通商品的思路来做。”艺术方位画廊负责人Teresa告诉记者,“艺博会要做细分,不管规模大小,一定要有鲜明的特点,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心态:回归理性艺术圈在今年上半年显得格外忙碌。三月香港巴塞尔的余音未了,四月“艺术成都”又接踵而至。在四月的尾巴上,“艺术北京”如约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众所周知,老牌艺博会“艺术北京”已经走过13个年头了。可以说,整个“艺术北京”的发展史,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兴衰沉浮联系在了一起。正如创始人董梦阳所言:“艺博会像市场的晴雨表,艺博会的面貌是市场的集中反应,‘艺术北京’浓缩了市场,是市场的变化反映。”作为见证中国艺博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亲历者,董梦阳认为,中国未来的艺术市场都在调整,但最终会走入秩序当中。而他的工作就是推动市场回到理性、合理的范围中。在大众的艺术教育、艺术普及上做工作,逐渐堆积出一个良性市场的基础。心态上回归理性是基于对蓬勃发展的艺博会的一种回应。在偏锋新艺术空间的负责人王新友看来,理性的回归还体现在对藏家与作品的把握上。“从市场的角度上来讲,新藏家出现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是否真正把作品带入家中,与生活发生关联?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国际化,大家对西方艺术家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更希望年轻艺术家落地生根,在画廊、美术馆做展览,当中国藏家用自己的审美去树立一个标准时,才会真正建立国内的艺术体系。”不论是艺术品产业的发展,还是艺术市场体系的秩序,起初总会有些混乱。董梦阳说:“我们做了十几年博览会,似乎是一件很高端的事情,但当我们跟国外接轨时会发现并不具备相应的基础和环境,我们应该利用艺术商业现有的手段敦促艺术沉下去,这可能是个新的出路。”经过数年升级,中国的艺博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资料图片)挑战:国际画廊前来“淘金”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近年来中国艺博会的一大现象是越来越“国际化”了。国外的知名画廊也赶来“凑热闹”。连续举办五届的ART021去年在上海举行。有趣的是,本次海外画廊占比达到35%,展场随处可见来自纽约、伦敦、东京、柏林等地的海外画廊。在“主画廊板块”核心的区域,就有高古轩、卓纳画廊、豪瑟沃斯等国际知名画廊。首届艺览北京博览会 JINGART 于今年5月17日于北京劝业场揭幕,当中不乏豪瑟沃斯、卓纳画廊、贝浩登等西方蓝筹画廊。事实上,国际画廊的路径是从香港进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艺博会。扎堆来到中国艺博会的原因,在业内人士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画廊看好中国“买气十足”的艺术市场。去年,卓纳画廊在香港开设分店,画廊主大卫·卓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数年间,卓纳画廊一直非常关注亚洲市场,近年来他们发现亚洲藏家对西方艺术的兴趣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尤其是中国的藏家无论购买力还是国际视野都让他们刮目相看。国际画廊的进入会不会给本土画廊造成压力?对此,胶囊上海总监里柯表示,压力也是有的,但本土画廊需要不断根据大环境调整市场战略,首先要与合作艺术家保持牢固的关系并有持续推进的日程。此外还要努力建立与赞助人的关系来支持展览项目和艺术家。空白空间总监张迪对这一问题显得更有信心,“伴随着我们的国力上升,中国对当代艺术的购买力和接受度是一个强势增长的状态。虽然这种增长未能指明在中西各个价位艺术品上达到均势,但我们能体会到这并不仅限于对西方顶级画廊的高价位艺术品的消费,更有对本土艺术家的支持。在这样的趋势中,我们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对艺术家和藏家的工作中。”

艺博会:艺术市场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