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06 → 文章内容

【文化周刊?文艺评论】图书营销切莫陷入“厄运循环”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1 2:18:37

□周慧虹好酒也怕巷子深。出版社精心打造一本好书,要畅销自然离不开营销。不过,近年来一些图书的营销方式备遭争议,被指为“造噱头”。比如,某出版社推出一套“小王子三部曲”,封面上赫然印着:“一直以来,我们只读了《小王子》的三分之一。”并称这是“‘小王子三部曲’简体中文版首次完整出版”。这种说法在业界引起很大质疑。再如,一部所谓“青春版《红楼梦》”,声称要“打造《红楼梦》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却在豆瓣网上被读者纷纷给出“一星”差评……其实,“小王子三部曲”就是把《小王子》《风沙星辰》《夜间飞行》以三合一形式进行出版,了解另外两本书的读者都会明白,所谓的“三部曲”纯属子虚乌有。至于“青春版《红楼梦》”,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负责人所说,“这是过度消费经典的行为”,“这版《红楼梦》号称的很多‘最’,才是最可怕的”。关于消费文化中的营销,有个概念叫“厄运循环”,指的是如果企业最开始的假设有问题,可能导致其做出不正确的预测,采取不恰当的行为,最终得到糟糕的结果。图书营销中诸如此类的“造噱头”行为,无疑存在“厄运循环”之虞。现在的读者及其所处的文化消费环境,与过去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文化出版业颇为发达的时代,也是读者整体文化素养有了较大提升的时代。面对图书营销行为,一方面,会有相应的理性反馈借助于报刊、网络等媒介迅速传播,以正视听,而并非如出版社所预想的那样,听凭市场摆布或完全跟着宣传预期走;另一方面,多数读书人对于阅读往往有所偏好,在购书时会结合多方面信息做出相应判断,不至于像对待其他商品那样总是趋向于“冲动性购买”。对此,出版方若是缺乏清醒的认识,不顾及文化消费现状而片面夸大自身营销的作用,无疑“最开始的假设”就存在问题,接下来其举动则可能导致南辕北辙的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产品销售者,应当尊重客户,努力做到以诚待客。如若把客户当作玩偶随意揉捏,恐怕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图书营销同样如此。出版社尊重读者,首先必须尽力以优秀作品示人,而对于那些已获定评的经典之作,不能满足于一版再版“吃老本”,更不能为此制造噱头蒙蔽读者。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还是应当在文本内容的深度挖掘、出版形式的多元化组合、售卖方式的新颖便捷等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将更多的文化消费“增量”带给读者,以此体现对于读者的诚意。至于图书营销,很多情况下,跟风炒作、用力过猛未必是好事。面对当前书业竞争的激烈态势,最好能够知己知彼,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继而找准机会扬长避短,以切合自身的营销方式努力赢得目标读者。唯有如此,才更利于打开局面,获取良好的市场口碑。

【文化周刊?文艺评论】图书营销切莫陷入“厄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