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03 → 文章内容

“智慧校园”就这么开始了,它是个生意,还是个问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0 1:26:36

原标题:“智慧校园”就这么开始了,它是个生意,还是个问题?咳咳杭州第十一中学的“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已经运行了将近三周。“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作为该校建设“五星工程”(智慧校园、智慧食堂、智慧课堂、智慧管理、智慧物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看得见的系统前端包括两组安装在黑板正上方的摄像头,摄像头用圆形外罩包裹起来,据说是用来避免摄像头的活动造成学生分心。这些摄像头和其他显示设备被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之中。看不见的后端通过摄像头捕捉到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实时分析学生的听课状态。目前,系统识别的课堂行为分为阅读、书写、听讲、起立、举手和趴桌子 6 种,课堂表情分为害怕、高兴、反感、难过、惊讶、愤怒和中性 7 种。这些动作与表情被转化为 A、B、C 三种代码,最终相加为一个分值。比如,“趴桌子”会被评为 C。如果低分值代码大量出现,学生的姓名会显示在教室内的电脑、黑板旁的小显示器上。系统还会统计出整个班级的听课状态,以“正常脸”、“苦瓜脸”的形式显示在走廊外的电视机上。截图来自:HTV / CNTV。图像经过模糊处理,隐去了学生姓名。截图来自:HTV / CNTV。目前,杭州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杭十一中”)高一 3 班和 4 班作为试点班级安装了这套系统。在该校 5 月 15 日举办的“未来智慧校园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上,系统作为该校采用的标志性技术被重点宣传。这些内容都已经被媒体广泛报道过,包括杭州电视台、杭州日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澎湃新闻、新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以“慧眼”、“黑科技”入题,综合报道了杭十一中的其他“智慧校园”举措。很多文章被杭十一中罗列在官网首页的“媒体追踪”版块。既不像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兴奋,也不像另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忧虑——试点班级的部分学生看起来没什么感觉。一位试点班级学生提到,由于装上以后,很多成绩不错的学生被系统识别为 C 状态,学生们也都觉得“这个没什么”。“很不准,所以设备还在调试,反正一直在调试”;“我们平时也不太会看这个东西”; 任课教师“有时候下课会看一眼,但从来没有因为这个点名批评过同学”。在一些试点班级学生看来,这和其他很多学校的教室监控系统差别不大。另一位学生表示,自己不担心下午打瞌睡被设备查到。“那套设备时开时不开的,不开的时候就可以打瞌睡。”没有人主动提及隐私问题,或是系统的其他潜在影响。一些批评者使用了“天眼”、“电幕”等字眼,将“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与《1984》等反乌托邦小说描绘的监控系统类比。搜狐旗下媒体《后窗》在《被教室天眼扫描的中学生》一文中指出,对于这些声音,杭十一中校办负责人表示,媒体的“误读”“已经严重打扰了学校的日常教学”。《新京报》在报道中提及,副校长张冠超试图打消外界关于“侵犯隐私”的担忧。他解释称,系统并不针对个体,而是分析整个班级的行为管理。系统反馈的是经过分析的数据,而不是原始的视频画面。收集来的信息存储在本地服务器而非云端,可以防止外泄。ID 为“舒适”的知乎用户在关于“杭十一中”新闻的讨论里补充了一些相关信息:他在长沙河西也看到过类似系统的推广。作为湖南株洲的一名学校工作人员,他原本计划采购一些设备做自动录像教室。这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的技术员推荐他采购带有视频分析功能的升级版本,这个版本比普通版本贵 10%。“舒适”对《好奇心日报》表示:“我们没有看到实物,本地没有。当时光看ppt就和新闻的一样。价格和选购硬件数量有关,比如几个摄像头。大概 30 万左右一间(教室)。”他还被告知,可以借助设备进行教学研究,申报课题,“在我看来是评职称用的加分项目。和论文评比,刊物发表一样。”为杭十一中“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是海康威视。这家主打安防产品的公司成立于 2001 年,2017 年市值达到 3600 亿,超过索尼公司。2016 年数据显示,在闭路电视(CCTV)和视频监控领域,海康威视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 21.4%,位列全球第一。海康威视也是时下流行的行人过马路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术提供方。2016 年,海康威视对外发布了 “AI Cloud” 架构。这是一个融合数据的感知、采集、存储、分析的解决方案。根据公司 2017 年报,该架构下,“海康威视智慧教育为学校、教育局、教育集团等用户提供了面向场景业务的全系列智能应用”,相关系统可以实现“课堂行为表现的识别和分析、到课率统计以及日常巡课等教学教务管理”。海康威视并未透露整套系统的价格。《好奇心日报》未能直接联系到海康威视的教育产品部门。“智慧课堂”并不是杭十一中的第一个“智慧校园”产品。展示“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的当日,杭十一中也发布了一份“中学生营养报告”。报告依据的该校去年推出的“智慧食堂 3.0 版”采集的数据。借助“智慧食堂”项目,学生可以刷脸取餐,家长可以登陆后台查看子女的一周食谱。中新网报道称,该项目“是在 ‘互联网+’背景下,由浙江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中小学分会与杭州农副产品物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旨在全面推动中小学膳食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新一代服务平台。”“智慧食堂 3.0 版”的新闻在《杭州日报》的微信公众号上达到了 10 万+ 的阅读量,被作为大数据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创新案例。当时,杭十一中校长倪子元就对媒体表示:“刷脸吃饭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部分,科技不仅解决学生的行为管理,未来它将是学校实现精准化教学的’前奏’。”中新网还解读了学校提出的“刷脸打卡”设想,称该举措可以智能化解决浙江省新高考制度下“走班制”带来的出勤率统计问题。2018 年,杭十一中已经在借书、门禁等日常管理中实现了无卡化。5 月 15 日,杭州网在报道中写道:“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杭十一中率先把先进的科技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初步实现了学校从生活管理人性化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质的飞跃。”“智慧教育其实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何珊云说。她的观察是,人工智能加入“智慧教室”的概念,主要得益于这两年 AlphaGo 等产品带动的人工智能热。从技术的角度说,要想真正提升数据的说服力,必须首先证明数据、分值与实际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性。截至目前,校方与技术提

[1] [2]  下一页


“智慧校园”就这么开始了,它是个生意,还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