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晒生活(组图)
本报记者江丹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朋友们的生活新动向本版照片均由记者王锋 摄现代人从未如今天这般感谢手机前置摄像头的存在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发现“晒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去公园晒,去郊游晒,去购物晒,去聚会晒,即使去喝杯咖啡、吃块甜品也要晒。他们熟悉手机和社交网络平台里的图片滤镜,以及各种图片修饰的APP,加个“褪色”或者“岁月”的风格,照片瞬间变得有情有调,生活似乎也因此变得可爱起来。走到哪,美到哪当微信“朋友圈”还只是一个“朋友圈”的时候,那里是人们晒生活的重要阵地,而且“朋友圈”设计之初似乎就是为了方便熟悉的人们“晒生活”,你要想在上面发表点什么生活感悟,必须得有一张配图。随时打开朋友圈,随时发现朋友们的生活新动向。这一天里,你会发现,小A去南部山区野餐了,配图是蓝天白云、红花绿树,还有几张大大的笑脸;小B去美发店里尝试新造型了,站在大镜子面前对着自己“咔嚓”一张,唯独大脸刻意用手机遮住,既晒了新发型,又引发朋友的好奇,到底啥模样了;小C忙里偷闲去咖啡馆坐了会儿,一杯咖啡配一本书,感悟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小D出去吃大餐了,总共点了六道菜,每一道都来张最佳角度特写,悉数贴在朋友圈里。人们在晒生活的时候从来不敢马虎,那些野餐照、发型照以及咖啡配书照,可不是随便拍几张就传到朋友圈里的,一般是需要经过精心修饰的。如今的智能手机早就周全地为它的使用者准备好了一切,自带丰富的修图滤镜,方便照片具备各种风格调调,怀旧、清新、黑白……应有尽有。如果这还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手机上还可以下载安装各类修图APP,那里面的花样更加丰富。当然,在这之前,人们可能已经为拍照试验数次造型,到底是俯拍、平拍还是仰拍,咖啡杯旁边的书到底合上还是打开,是把菜品放桌子上拍还是托在脸颊边拍,着实费了不少脑筋。虽然这些都不及婚纱照和所谓艺术写真照的修饰力度,但是对于美化生活来说已经足够。尽管看起来是在晒行程,人们最喜欢的还是晒自己。现代人从未如今天这般感谢手机前置摄像头的存在,这一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自拍的准确性,从此不再担心按下快门之后自己精心准备的造型和表情是不是浪费了,而且可以按照需要随时调整,想让眼睛变大、下巴变小就把相机举高点,想让脸部轮廓立体点就对着镜头转转脸,“咔嚓”,“咔嚓”,“咔嚓”,直到满意为止。或者只是拍拍自己的手部和腿部,展示局部之美,因为有些时候,绝对不露脸反而更能吸引朋友们的注意力,就像做完新发型自拍时偏偏用手机遮住脸是一个道理。很少有人会拍完就立刻上传社交网络平台,除非手机里的相机程序自带美化功能。每一张要公布给别人看的照片,一定要经过仔细修饰才可以,用手机自带的滤镜或者修图APP修饰一下,((毛孔和青春痘,增加一下对比度,上传照片,这才算完成整个过程。有时候,从腐朽到神奇,可能只是一个滤镜或APP的距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传播心理方向研究生柳燕在其相关研究论文《“网络自拍”的传播心理分析》中称,“自拍”已经成为数码时代的一种民间艺术。这门艺术的门槛不高,只要有设备、有平台,一切便都能搞定,不必担心拍摄技术,只要会选择、会触屏,啥都不怕。当你随时随地看到有人举起手机找角度、摆造型的时候,千万别感到惊奇,那早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项内容。三招教你更好地晒生活现代人就这样将经过修饰之后的生活照片晒到社交网络平台上,打造另一种生活效果。他们展示一切他们想展示的生活,然后收获来自朋友们的赞许。出于礼尚往来,有时候他们也不得不去赞许朋友们晒出的生活。在这个被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改变的时代,人们似乎从未像现在这般努力地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自我塑形,在虚拟空间里寻找身份认同,管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瑞典索德脱恩大学学者迈克尔?福斯曼曾对四所瑞典学校的13岁学生的自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他发现“自拍热”的一切应该“归功于口袋大小的、便携的、个人的手机摄像头,以及简易直接的图片编辑和网络传播、评论功能。”其中,福斯曼所说的“评论”功能值得强调,没有人在晒出自己的生活后会拒绝朋友的赞美,更没有人希望看到那些承载着展示自我生活的重任的照片无人问津。爱沙尼亚一位名为安德拉?西巴克的媒体研究员做过一项研究,为人们的自我表达和印象管理提供有效的规范指南,列了三条,每一条都戳中要害,非常值得一看:“1.如果你的形象和专业摄影的效果相似这很好,与名人的视觉标准相关也很好,或者与使用你网络的其他人的视觉风格相似。2.你应该上传一些你自己觉得能显出你好看或更漂亮的照片,和那些你认为能让别人觉得你好看的照片。3.你的图片形象应该传递出这样的信息,那就是你的生活很有趣。”一个叫吉尔?沃克?雷特贝格的人,注意,不是那位普及生活物理学的吉尔?沃克,她专门出了一本名为《我们如何使用自拍、博客和便携式设备来塑造自己》的书。她告诉读者,自拍可不仅仅是拍一张照片那样简单,“而是应该理解为一系列并且累积而成的现象”。你不知道别人上传的那张照片,是从多少张照片里挑选的,有些时候,这种自我展示的出片率不比一部导演拍摄一部电影低多少。但是雷特贝格可能不知道,人们在使用自拍塑造自己这方面一点都不马虎,自拍杆甫一上市便火爆热销。这场发生于社交网络上的自我展示是复杂的,那些照片不仅仅是在表达你的样貌美不美,你的生活有没有趣。那些照片虽然是在展示生活的片段,但它们并不是随机发布的,甚至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社会符号学的研究学者早已看穿了一切,那些照片里还包含着你的社会故事、你目前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环境,它们是有情境的。你便是这个情境里的演员,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努力地控制着自己表现出来的姿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最近微博博主“范海涛”就发了这样一条内容:“当今时代,我感觉什么都可以用美图般的效果包装起来。一杯茶因此拥有了逼格,一块蛋糕因此有了情调,一份创业计划可以有美轮美奂的效果,一个聚会可以把圈子的笑脸和短暂的热闹装饰得很繁荣。一切平庸都可以假装很秀丽。一切肤浅都可以假装很深刻,这是一个可以轻易自High的年代,生活的丑陋都可以PS。”本报记者
过日子,晒生活(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