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18 → 文章内容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产品人和运营人,该如何去落实一件事情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6 20:46:27

原标题: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产品人和运营人,该如何去落实一件事情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做事要找到真正目的,根据目的确定合适的目标,根据目标确定可执行方案,依据方案落地执行。同时,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闭环,确切的说是螺旋式上升。在我们工作中是不是总能听到这些声音:“为什么老板一会一个想法,聊一次变动一次?”“目标都实现了,为啥老板看起来还是不冷不热的?”“为什么产品做出来的功能和我想的不一样呢?”“为什么项目进度总是延期?”“就是个简单的事情,怎么就执行不下去呢?”……是老板出问题了?是自己出问题了?还是其他人出问题了?都不是,是如何做事没搞明白,也就是做事缺乏原则。根据时间先后,做事可以分为4个阶段:目的、目标、方案、落地之间的流程关系是,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找到真正的目的—解决“变动”和“不符”的问题你真的能区分开目的和目标吗?我们先来看看目的和目标的定义:首先,两个的共同点都是对未来的期望;其次,两个的不同点是目标的标准是明确的,而目的标准是不明确的。例如,“完成一个马拉松”这是一个目的,“今年跑完上海马拉松”这是一个目标,目的就是一个期望,而目标就要明确完成一个期望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等。如果目的和目标是同一行为主体产生的,那么不会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如果目的和目标不是同一行为主体产生的,那么就会存在沟通上的差异,这个差异就直接导致了经常的“变动”,或者成果和最初想法的“不符”,所以区分目的和目标,找到真正的目的是做事的首要条件。目标先于目的确定,会是怎么个状况呢?我们还用参加马拉松的例子来说明:三个人A、B、C,目标都是完成今年上海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但是三个人参加的目的不同:如果,三个人是同一个教练,而教练不知道他们参赛的真正目的,那么最终会出现什么状况?我们大致猜测一下:A总是不专心,会经常受到教练批评;B表现最好,会经常受到教练表扬;C觉得教练水平一般,失去对教练的信任。如果目标先于目的确定,那么就会出现三种状况:在工作中的例子:老板说,这个月要把日活跃做到20w,然后,产品、运营、技术等相关人员一通忙活,月底日活跃到了20w,找老板汇报。老板说,不错,下个月做到30w吧。在这个例子中看似很正常,老板分配,下属努力。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老板要的真的只是把日活跃做到20w么?而且,很明显“这个月要把日活跃做到20w”这是个目标。如果老板想要的是“通过增加日活跃,来增加收入”,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努力,在月底日活跃只做到了15w,但收入翻倍了,去找老板汇报,老板就不会在乎是20还是15了。为什么说目的先于目标确定是正确的做事顺序呢?我们还用参加马拉松的例子来说明:A、B、C三个人的教练知道了三个人参加马拉松的目的,那么教练就会针对三个人制定不同的计划:目的先于目标确定: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目的呢?目的是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未来的期望,所以要找到真正的目的就要跟行为主体沟通,这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行为主体和执行人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是不同人,是同一个人就是在进行自我认知,是不同就是在进行沟通和信息同步。目的不是经过一次沟通就能确定的,要经过反复沟通,因为发出信息和接收信息是存在差异的,亦或行为主体本身目的并不明确,也是在沟通中一步一步明确下来的。在工作中的例子:老板:“这个月要把日活跃做到20w。”员工:“只是把日活跃提高?还是说有其它目的?”老板:“上个月的收入降低了,通过把日活跃提高,来增加收入。”员工:“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增加收入,是这样吧?”老板:“是这样,但是活跃还是要提高的。”员工:“好的,那我回去做2到3个方案,回头我们一起讨论下。”老板:“嗯。”目标设定出来后是怎样的一种结构?目标是对未来状况的预期,可根据阶段、时间、属性等来设定目标,目标设定出来后类似金字塔结构。如上图,要实现目标F,需要先实现目标D和E,而要实现目标D需要先实现目标A,实现目标E,要先实现目标B和C。目标A、B、C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步进行,而目标D需要目标A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异步进行。如果目标F是最终的目标,那么目标F是和我们的目的完全一致的。那我们如何设定这些目标呢?有两种思维方法: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如何利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来完成目标的设定?我们还是用参加马拉松的例子来说明,首先列出跟马拉松相关的能想到的所有问题,不分先后、大小、有无规律。然后,根据发散思维提出的问题找到一条能把所有问题串起来的线,这里我们按阶段:目标设定:还可以将目标细化,例如训练阶段的训练计划,就可以再作细化,例如,在几月几日前能跑完5公里,在几月几日前能跑完10公里等等。由于目标的标准是确定的,所以目标设定就是在设定验收标准,且目标设定是自上而下的过程,某个级别定的是当前级别和下级的目标。老板定目标“这个月收入翻倍”,这个目标是定给下面做事的产品经理、运营主管等的;而运营主管定目标“这个月15日之前完成xxx活动上线”,这个目标是定给下面做事的运营专员的,同时也是设定给自己的。确定可执行方案—解决“不知道做什么”和“总是发生争执”的问题如何确定出可执行的方案呢?确定方案也是个循环的过程:提出-分析-讨论。提出方案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分析方案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讨论方案是一个聚合的过程。提出方案是开放的,不区分好坏、大小,然后分析、讨论出最适合的方案,而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分析需要深思熟虑,讨论需要各个环节参加的人员。落地可执行方案—解决“0到1”的问题如何落地可执行方案呢?目的再美好,目标再明确,方案再优秀,不能落地都是白搭。如何落地可执行方案呢?落地执行也是个循环的过程:反馈本来是个主动行为,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放弃了这个权利,所以需要上级来把这个闭环闭合上,就是做成一个被动行为,例如组织每日例会,一起过一下进度及问题。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做事要找到真正目的,根据目的确定合适的目标,根据目标确定可执行方案,依据方案落地执行。同时,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闭环,确切的说是螺旋式上升。本文由 @Zive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产品人和运营人,该如何去落实一件事情才能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