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编程资讯编程资讯09 → 文章内容

基于网络舆情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径探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13 18:49:31

三、利用新媒体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这不仅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需求,更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以及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3]。”目前,高校各新媒体平台在畅通信息渠道、丰富校园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但由于缺少公共的协作交流平台,平台优势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可以通过建立新媒体联盟,打造集群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舆情工作格局。安徽大学成立的新媒体联盟,目前已有34个单位、287家新媒体加入。联盟成立后,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点畅通沟通反馈渠道,及时掌握、研判、引导舆情动向发展。(一)利用新媒体平台强化正面发声,建立积极向上舆论场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化建设中。如“十九大”“两会”“‘双一流’建设”等一些热点事件发生时,要主动占领校内新媒体主阵地,建立和强化“议程设置”意识,主动设置议题,依托新媒体联盟在各新媒体平台上联合发声,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进一步掌控校园舆情走向。(二)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舆情搜集,畅通“下情上达”渠道在高校,由于缺乏对舆论场域生成基础、演化机制、影响因子及引导方式的深入认识,一般还沿用传统舆情应对方式来管理网络舆情。因为缺失“把关人”的角色,在负面舆情爆发时,“堵”和“禁”等传统应对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发展的态势,甚至还会激化矛盾升级。新媒体的优越性在于不仅增加了“上情下达”的平台,更打通了“下情上达”的渠道,可以通过新媒体搜集大学生所思、所想、所惑,发挥新媒体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中的桥梁作用,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两会”开幕备受我校师生关注,广大师生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积极讨论“两会”热点。新媒体联盟利用各新媒体平台及时搜集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开通“下情上达”的渠道。根据搜集的舆情,安徽大学官方微信策划推出“两会中的安大面孔”“两会-我也有话说”,主动设置议题。37家新媒体平台参与推送两会相关内容,一下一上、一来一回建立起舆情搜集――信息发布的循环机制,有效地提升了舆情工作的实效性。安徽大学新闻网、安徽大学学报也推出两会的相关报道,形成校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补充、有效联动引导校园舆论的新局面。(三)利用新媒体平台监测特殊时期学生思想动态,提升思政工作针对性舆情,不仅仅作为社情民意的反映,更应该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对舆论引导而言,呈现不了真实民意则难以准确把握社会心态,看不清舆论背后的社会真相则无法进行有效地引导[4]。”当社会上一些重大的舆情事件对高校产生影响时,或者是学校将出台一些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时,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相关议题的舆情专题调研,以便准确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师生对政策制度的看法建议,为下一步开展思政工作或调整工作制度提供参考依据。就业季,是校园舆情的高发期。针对毕业的不同心态和出现的不同声音,新媒体联盟一方面组织各平台加强网络监测,对可能发展为舆情的言论进行动态跟踪,另一方面依托联盟开展就业心态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呈现三方面的变化:求职薪资预期降低,看重晋升空间;优先考虑岗位匹配度,实现精准就业;找准自身定位,不盲目追求创业。根据调研结果,新闻网特推出深度访谈文章《2017毕业生就业选择多样化 心态趋于理性》,引导就业季校园舆论的主流走向,同时对学校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四)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舆情应对联动机制,提升舆情应对效果在舆情搜集分析方面,高校要依托新媒体平台建立一支专业的舆情工作队伍,引入“复杂网络视角”,对网络平台上的言论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借助深度数据挖掘,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的动态跟踪和数据采集,对网络舆论议题的类型、性质、动因、程度、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而把握舆情的整体面貌及变化趋势,并分别采取相应的预警机制。2017年5月16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为“合肥校园”的博主发布一条微博,直指学校为应付教学检查,完全不在乎学生隐私。作为一个拥有超过25万粉丝的微博账号,此条消息对学校形象影响巨大。联盟掌握这一舆情后,紧急通知各新媒体平台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并及时上报,并通过学生会微博呼吁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在学校召开相关会议,通报查寝的工作目的和工作程序后,联盟及时组织各平台报道工作相关情况。随着网上正面声音越来越多,5月17日,“合肥校园”删除原微博,并发表致歉声明,同时账号停止一切更新三天。至此,挽回了学校形象,还网民一个事实。四、结 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建立立体化网络舆情工作引导格局,畅通网络舆情收集汇总、分析研判、处置报送的工作流程,在日常舆情管理中,要强化不是通过内容的直接输出来管理和引导舆论,而是通过构建规则、制定舆论表达体系来实现网络舆论场的有效管理。参考文献:[1] 郑洁,陈一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视域下的网络舆情引导[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6(1):126.[2] 姜洁.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强调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N].人民日报,2016-04-20.[3] 贾博.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创新性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7(1):98.[4] 张志安.新媒体与舆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61.

基于网络舆情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