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开上市没吸引力了?IPO数量减少,美国老牌风投公司出售初创公司股份解压
- ·下一篇文章:中方回应GAP集团致歉:将继续听其言,观其行
资管过渡期:是该早压缩还是晚压缩?| 愉见财经
原标题:资管过渡期:是该早压缩还是晚压缩?| 愉见财经资管新规过渡期给到2020年底。资管产品“新老划断”后,对于不符合新规要求的“老”产品,监管的希望及引导自然是机构们逐年稳步压缩,比如今年100明年70后年40大后年底前清到0。压降的节奏会如何?先说业内预估。华创证券固收部副总经理周文渊的估计是:未来一年左右,百亿元基础的资管市场将有个明显萎缩,预计压缩规模在20万亿~30万亿之间。考虑到去通道、降低非标占比和净值化的叠加影响,行业会大萎缩,通道业务可能一年压缩20万亿左右。说完整体预估,说实际操作。(而百万亿资管市场的“水龙头”显然在银行,所以下面直接说银行。)首先,监管会管总量,每家银行会被要求上报自己的压缩计划。所以嘛,总不能太皮厚的咯,报的数字得保持在同级别机构里差不多的水平,之后监管也会监督实施。接下来,机构们会报多少、每年压多少呢?这个决策,“愉见财经”窃以为,实质是他们会在“监管压力”、“自身利润”与“资产风险”之间博弈。(鸣谢:以下多处分析观点参考自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公众号:王剑的角度。)PART1:利润“如果无风险,大家都想晚点压缩。”讲真的,“愉见财经”总结下来,很多行业、金融里的很多领域都这样,从灰色地带到合规,是有一个平衡点和时间点的。太早就做得阳春白雪,没利润,劣币驱逐良币;太晚还不乖乖合规,或者到了监管大搜捕的时候还没能力“上岸”的,就出局,良币驱逐劣币。好比前几年,违规做业务的弟兄们都发财了,而审慎合规的人却天天被股东骂被老板骂,被责问为什么盈利增速就是上不去。现在既然还有两年半过渡期,太早太快压缩,同样相当于少了这部分利润。王剑说,因为老产品大多是刚兑的,本质上就是银行吃息差,所以,多持有一天,就多吃一天息差。从这个角度,银行们有动机把压降计划尽可能后推——前面少压点,继续吃管理费(本质是息差),到了最后,才不情不愿地加快压缩。这就是监管层所担心的:过渡期临近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PART2:风险“如果把风险因素纳入,博弈可能又不一样了。”王剑称,比如老的理财产品投向中,有很多非标,由于存在期限错配或多层嵌套等做法,目前是不符合新规要求的。过渡期内,如果非标没到期,可续发老产品去接续,等资产到期后,再收回不再续做。这时我们假设:你的非标借款人,在你这借了100万元非标,2019年6月到期,同时在另外一家银行那还借了100万元贷款,2018年12月到期。“现在经济形势不算乐观,这家企业或许咬咬牙能还掉100万元贷款,但是,你确定它还有能力在2019年6月偿还100万元非标吗?”于是这时,如果对企业经营前景信心不足时,银行的理性选择是尽早收回。因此王剑认为,如果纳入风险变量,银行们就不再去尽可能拖延。而“愉见财经”觉得王剑的这部分假设之所以存在,还不是因为两个基础原因嘛:1,表外收缩资管压缩,整体上是来继续抽水的,企业们一被抽水,质地不好的就立马爆不良、爆违约(昨天“愉见财经”给大家爆料的大生农业爆雷,也是有资金断流的因素);2,非标里头,唉,资产质量堪忧的大把大把。愉记前两天还扒到一个猛料,某地方性小银行,据说几十亿表表外,大把大把进了保千里……(现在估计已经傻了吧……)PART3:监管监管这次肯定会虎视眈眈的,压缩得太慢的,估计也怕被监管盯上吧。当然反过来,也预计后续监管部门后续会进一步明确所谓的“监管激励”。王剑提到了比如MPA考核给予优惠、或者其它考核指标中给予优惠等,最终会有利于先行压缩的银行业务的开展,使其得到实际的经济利益。
资管过渡期:是该早压缩还是晚压缩?| 愉见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