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乐视网喊话贾跃亭:你造成的债务,你要负责!
- ·下一篇文章:新疆裕民县察汗托海牧场小巴扎成为农牧民致富新快车
【长城评论】社会转型不该让“老漂族”来买单
原标题:【长城评论】社会转型不该让“老漂族”来买单随迁老人帮儿子照看孙女。照片由本人提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老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子女所居住的城市,人到暮年依然漂泊不定。其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尽管年代不同、地域各异,但“奶奶照看孙子”的古老传统,似乎从来都是亘古不变、天经地义,这是国人观念中的隔辈亲情,也是骨子里的血脉传承。如今,重拾“老漂族”这一话题,不是照看孩子的人变了,而是生活环境变了。过去老人帮忙照看晚辈,通常都在本乡本土,儿孙绕膝也可享天伦之乐。然而,随着更多年轻人离开农村,为了减轻儿女负担,老人们不得不离开故土,涌入城市。由此看来,“老漂族”现象的产生,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也是城镇化发展的结果使然,老人们不管是主动请缨,还是被动接受,无论是处于自身养老需求,还是因为爱子心切,他们都在用生命最后时光帮我们分担着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年迈的父母背井离乡,对于老人和儿女来说,可能也都是无奈之举。然而,老人双脚迈进了城市,漂泊的心未必有处安放。令人不安的是,在城市生活过程中,不少老人出现了难以融入新环境、精神空巢无陪伴、看病就医报销难等诸多问题,亟待社会予以关注。从媒体曝出的实例看,有的老人独自进城帮忙照看孩子,留下老伴守家护院,成了“单漂”;有的老人因没有医保,不敢得病,从乡下老家自带常用药品;有的老人因语言不通、习惯差异,进城多年依旧“水土不服”……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而且五花八门,但问题的焦点最终都指向老人在城市生活的种种不适。当前,“老漂族”问题已经不是某个家庭的个例,而已成为全社会共性问题,如何让随迁老人“漂”出幸福晚年,也需要多方发力,打出组合拳,真正让老人能够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之路,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已经离乡离土的老年人,虽然在城市居住,但是农民的身份没有变,由此导致他们不得不被抛弃在公共服务之外,因此,从政府层面看,需要国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跟进社会公共服务,完善医疗报销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随迁老人公平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城市服务。从社会层面看,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开导,帮助老年人树立融入城市生活的信心。整合社会力量,探索“弹性离校”制度,切实为老人减压减负。从个人层面看,成年子女应多一些包容、忍让、理解和感恩,多花时间和精力陪陪老人,利用假期带父母常回老家看看,消除老人思乡之苦;作为“老漂族”自身,也要积极调整、主动适应、放下包袱、身安心安。总之,“老漂族”现象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同样需要在社会全面进步中得以破解。若想以后不再出现“老漂族”,关键要从现在起,消除那些阻隔城乡流动的制度,让民众可以自由迁徙,尽快熟悉陌生人社会,这是一种大趋势,也是时代的必然。(张天虎)
【长城评论】社会转型不该让“老漂族”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