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冲击下,卫星电视该何去何从?
原标题:网络视频冲击下,卫星电视该何去何从?来源 | 中国航天报作者 | 李宇飞近日,有外媒报道,由于流媒体视频以及网络直播等互联网服务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美国用户开始抛弃卫星电视,转而使用互联网来收看直播节目。这不禁让人担心,当网络视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之际,卫星电视怎么办?卫星电视是以一般公众直接接收为目标,通常由位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卫星发射或转播电视信号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公众用户可以通过电视接收终端直接收看卫星广播发送的电视节目。美国于1993年12月发射了直播电视卫星DBS-1,在世界上首次开通了数字制式的卫星电视直播业务。其后,卫星电视业务迅猛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通过与有线电视网络的竞争,卫星电视发展成为体量庞大的卫星应用产业,是目前卫星通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于2017年7月发布的《2017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16年度全球卫星电视直播业务收入为977亿美元,占卫星服务业收入的77%。而卫星服务业又是卫星产业最大的领域,占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的49%。作为卫星电视业务开展最早的国家,美国卫星电视收入占到了全球卫星电视收入的41%。美国卫星电视用户占到美国电视家庭总数的30%以上。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美国顶级付费电视机供应商拥有9260万用户,其中卫星电视服务商拥有3270万用户。美国卫星电视订户的减少,将会对全球卫星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事实上,互联网流媒体视频服务对于美国付费电视服务的影响早已出现。美国家庭付费电视用户数于2012年已经达到顶峰的9760万户。此后这一数字就一直在不断下降,大量用户放弃使用付费电视服务。而美国的非电视付费用户数自2010年开始一直处于增长中。我们知道,卫星服务业是整个卫星产业最主要的驱动力,作为卫星服务业绝对主力的卫星电视业务出现停滞,将会对商业卫星制造业和商业发射服务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面对互联网服务的冲击,卫星服务业应该如何应对,扭转局势呢?其实答案也是明了的,那就是发挥卫星通信的优势,改进发展新的技术,拥抱而非抗拒互联网所引起的变革。可以说,卫星通信网络和地面通信网络各有优势。在点到点的大容量通信方面,地面光纤网络是成本不高且最有效的传输方式。而卫星通信的优势则是不受地理环境和距离的约束,其点到多点、点到面的覆盖优势和灵活的可移动性,是任何其他通信手段都无法相比的,尤其是对于地域辽阔、人口分散、领土分隔、接收站址众多的情况,其优势就更加凸显了。从这一优势出发,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卫星音频广播服务。该服务相当于复活了当年曾与电视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广播。当时,卫星音频广播服务主要是提供无广告的音乐节目,以及交通和天气的即时报道,从而受到大众的喜爱。而近年来,借助于与汽车行业的联合,卫星音频广播服务一直就如一匹黑马,发展之势迅猛。由此推想开来,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成熟和推广,驾驶员的双眼也得到了解放,卫星电视服务是否也可以借助与汽车行业的联合,重新迈入增长的轨道呢?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很多年轻人反而患上了“信息焦虑症”。他们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刷手机。研究报告指出,超过80%的手机用户经常会坐在电视机前,边看电视边刷社交网络或者发邮件。从这一点来看,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受众群对于卫星电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另外,卫星服务业的主力军也将会从原先的卫星电视“挑大头”转变为多势力齐头并进的局面。比如,近年来,随着民航使用手机限制的取消,在高速机动的民航客机中接入互联网也成为一大热门的需求,空中宽带技术正在成为航空公司下一步竞争的核心内容,而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也是卫星通信的拿手好戏。显然,为高速移动的航空器量身打造使用Ka波段的新一代空中互联技术,已经成为卫星服务业的下一个热点。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方面,物联网、无人货运、无人值守地质气象监测等,也都在翘首期待与卫星服务“牵手共舞”。总之,只要能勇于创新,拥抱变革,转机就在下一个路口。本文转载自“中国航天报”,原标题《网络视频冲击下,卫星电视该何去何从?》,作者 | 李宇飞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如何杜绝“免定位”?直播卫星北斗“户户通”可管可控及安全性分析▼社论:联系我们
网络视频冲击下,卫星电视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