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杨殷:用生命捍卫信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下一篇文章:【笔落惊风雨 诗言家国情】陆游:中国古代最高产的大诗人
除了吃粽子、挂菖蒲,端午值得做的事还有很多
摘要: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很多非西方的国家和民族都通过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来强化文化身份和族群认同。西方文化的影响与本土传统文化的复兴同时进行,彼此交织互动,成为非西方文化国家和民族地区呈现的独特文化景观。一到端午节,人们就会赛龙舟、吃粽子、缅怀屈原。当然,端午节的民俗远远不止这几项。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挂菖蒲、喝雄黄酒之外,专家们还考证发现各地保留着许多传统民俗,包括一些已经不太为人熟知的习俗,比如吃“五黄”,即黄瓜、黄鳝、黄鱼、黄豆腐干、黄泥蛋等。这些传统民俗不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得到保留和传承,它们还在文化艺术作品中通过各种形式得到呈现。沈从文名著《边城》描写了湘西边地诗画一般唯美的风土民情,书中故事情节展开的几个关键推动点都与端午节有关。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龙舟赛会上邂逅二老傩送,埋下了两人相爱的种子。第二个端午节,翠翠寻访傩送未果,却意外遇见了大老天保,由两人恋爱变成了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第三个端午节,翠翠听闻傩送要娶有碾坊陪嫁的王团总女儿为妻,把几位主人公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步推向高潮。正是以传统民俗节庆为背景,将主人公的活动置于一连串社会活动之中展开,为作品烙上了鲜明的民族印记和地方色彩,增添了迷人的艺术魅力。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传统节日的一些民俗活动,其功能性作用已经逐渐丧失。比如说,在古代社会,端午时节农事大忙,吃黄鳝等“五黄”,可以为辛苦劳作的农人补充体力。而且,这个时节天气日益炎热,蚊蝇滋生、蛇虫活跃,缺医少药的古人,就用桃枝、艾草、菖蒲、大蒜、雄黄酒来象征性地驱虫杀菌。这些民俗基于四时农耕和气候物候而生,在古代社会发挥着积极的功能性作用。但是,由于古今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节奏和技术手段差距巨大,它们的这些功能性作用,在当下社会里都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民俗如同镌刻在文化深层的基因一样,具有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哪怕今天的社会早已食物充足、营养过剩,而且粽子也不太符合健康要求,但在端午节期间,粽子仍然风行市面,“甜咸之争”年复一年喧闹不已。哪怕今天的公共卫生状况早就已经大为改善,各种健康问题也已经交给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但是端午节前夕,家庭主妇在菜市场里买菜,仍然不会忘记买一把菖蒲,带回家里插在门外。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尽管传统民俗的功用性功能被削弱,但它们的文化功能却不一定随之弱化,有些甚至得以强化。尤其是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很多非西方的国家和民族都通过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来强化文化身份和族群认同。西方文化的影响与本土传统文化的复兴同时进行,彼此交织互动,成为非西方文化国家和民族地区呈现的独特文化景观。传统与现代并非必然割裂甚至对立,它们之间完全有可能彼此共存、相辅相成。中国正在经历急剧的社会文化变迁,传统与现代应该如何相处,已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面临的重要课题。这方面,我们有做得很好的地方,也不乏争议之处。如何看待传统、尊重传统,社会上仍有不同意见和做法,有时也难免走向或简单复古、或盲目求新的两个极端。在端午这个中国人的传统时节,我们不妨向近邻投去一点目光。日本和韩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在传统文化和节庆习俗上跟中国有很多类似之处。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高度发达,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亚洲国家。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传统节庆习俗的珍视、保护和传承。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早在2005年11月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为期二十天至一个月的盛大节庆,包括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还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还有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日本的端午节也保留挂菖蒲艾蒿、摆放“五月饰”,有男孩子的家庭还要挂出鲤鱼旗子,很多地区还盛行吃粽子和槲叶糕、放风筝的习俗。去过日韩旅游的游客,大多都会对当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印象深刻。这些民族文化不但帮助当地人们强化文化身份和族群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还成为增添文化魅力、吸引异国游客的重要资源。而且,除了表层的文化景观之外,传统文化、传统习俗还深刻渗透着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学名著《邻里东京》就全面而深入地探察了当代日本都市邻里的社会结构和内在动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东京这样一座如此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里,在它的微观社区之中,传统的力量竟然发挥着如此重要、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一到端午节,人们就会赛龙舟、吃粽子、缅怀屈原。当然,端午节的民俗远远不止这几项。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挂菖蒲、喝雄黄酒之外,专家们还考证发现各地保留着许多传统民俗,包括一些已经不太为人熟知的习俗,比如吃“五黄”,即黄瓜、黄鳝、黄鱼、黄豆腐干、黄泥蛋等。这些传统民俗不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得到保留和传承,它们还在文化艺术作品中通过各种形式得到呈现。沈从文名著《边城》描写了湘西边地诗画一般唯美的风土民情,书中故事情节展开的几个关键推动点都与端午节有关。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龙舟赛会上邂逅二老傩送,埋下了两人相爱的种子。第二个端午节,翠翠寻访傩送未果,却意外遇见了大老天保,由两人恋爱变成了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第三个端午节,翠翠听闻傩送要娶有碾坊陪嫁的王团总女儿为妻,把几位主人公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步推向高潮。正是以传统民俗节庆为背景,将主人公的活动置于一连串社会活动之中展开,为作品烙上了鲜明的民族印记和地方色彩,增添了迷人的艺术魅力。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传统节日的一些民俗活动,其功能性作用已经逐渐丧失。比如说,在古代社会,端午时节农事大忙,吃黄鳝等“五黄”,可以为辛苦劳作的农人补充体力。而且,这个时节天气日益炎热,蚊蝇滋生、蛇虫活跃,缺医少药的古人,就用桃枝、艾草、菖蒲、大蒜、雄黄酒来象征性地驱虫杀菌。这些民俗基于四时农耕和气候物候而生,在古代社会发挥着积极的功能性作用。但是,由于古今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节奏和技术手段差距巨大,它们的这些功能性作用,在当下社会里都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民俗如同镌刻在文化深层的基
除了吃粽子、挂菖蒲,端午值得做的事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