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14 → 文章内容

当马可·波罗遇上非典——读詹姆斯?罗林斯小说《基因病毒》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7 23:03:39

1271年,17岁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跟着父亲和叔叔启程前往忽必烈汗的中国皇宫。在忽必烈汗的王朝服务17年之后,1295年,马可·波罗返回威尼斯,这段似真似幻的历史被一位美国作家詹姆斯·罗林斯敷衍成一部精彩的小说。毫无疑问,作者深谙西方流行小说的元素,诸如惊险、悬念、凶杀、历史传奇、上帝的谕旨等等,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套路,强烈的类型化,商业味十足。但商业味并不能完全遮蔽这部小说的光彩,它提供了可读性极强的文本。小说一开头,便是马可·波罗遭遇神秘的病毒人群,留下空白的悬念,700年前的事件,当它重现人间的时候,又是怎样一番情景。作者把时间点定格在三段叙事,一段乃是格雷寻找马可·波罗的秘密,一段乃是苏珊遭遇病毒,一段乃是莉萨与行会的交锋。这种写法,层层推进,几段叙事开始交融在一起,最终让真相大白。作为流行小说,《基因病毒》并非作者的胡编乱造,凭空想象,它的写作与构思其实非常严肃。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写到的那样,小说里的很多叙述,都有扎实的现实依据。《基因病毒》乃是西格玛中队故事系列的一部,它的取材与故事的叙事,明显带有美国式的英雄主义,拯救地球、拯救人类。尽管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与生化病毒,但只要西格玛中队在,天大的难题总能解决,一切危险皆是浮云。西格玛中队写的是群体英雄,譬如格雷的果敢冲动、苏珊的美貌智慧、莉萨的沉着冷静、莎岑的心机隐忍,每个人在作者詹姆斯·罗林斯的笔下都栩栩如生,带着冲击的视线向我们走来,仿佛一部好莱坞的大片,动感华丽。作者的写作很有镜头感,他对故事时间的强调,跟电影分镜头随着时间的推动异曲同工。对时间的关注,一方面让小说的叙事更加紧凑,分秒必争。另一方面,我觉得跟创世纪相关,就是把尘世的时间改造为人类拯救史的倒计时。不过读完此书,我倒是另有想法。从流行小说的元素来说,作者的写作完美无缺,符合畅销的标准。但我更在意的乃是作者对人类基因病毒的描写,在遭遇SARS病毒、禽流感之后,小说《基因病毒》更像一种预言,而非虚构的故事。人在做,天在看。SARS病毒的传播源头便是中华菊头蝠。因为人类破坏了蝙蝠的生存环境,才促使蝙蝠迁徙到人类密集之所,造成SARS病毒的原发。《基因病毒》让我们重温那些过往的噩梦,在惊险的故事里感受到现实的压力。当马可·波罗遇上非典。这几乎类似关公战秦琼的闹剧,在《基因病毒》居然再现,而且写得并不勉强。从某一种角度来说,有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遗风。可能,作者只想好好写一部流行的小说,但小说背后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通俗与消遣。在一个人都可以复制的时代,有人说应该重温法国人帕斯卡尔的名言:我们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要说,在一个病毒横行的时代,我们有必要重温一句话:一切疾病的凶猛,比不上人心的险恶。苛政猛于虎,诚哉斯言。《基因病毒》(美国詹姆斯·罗林斯著·重庆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1271年,17岁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跟着父亲和叔叔启程前往忽必烈汗的中国皇宫。在忽必烈汗的王朝服务17年之后,1295年,马可·波罗返回威尼斯,这段似真似幻的历史被一位美国作家詹姆斯·罗林斯敷衍成一部精彩的小说。毫无疑问,作者深谙西方流行小说的元素,诸如惊险、悬念、凶杀、历史传奇、上帝的谕旨等等,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套路,强烈的类型化,商业味十足。但商业味并不能完全遮蔽这部小说的光彩,它提供了可读性极强的文本。小说一开头,便是马可·波罗遭遇神秘的病毒人群,留下空白的悬念,700年前的事件,当它重现人间的时候,又是怎样一番情景。作者把时间点定格在三段叙事,一段乃是格雷寻找马可·波罗的秘密,一段乃是苏珊遭遇病毒,一段乃是莉萨与行会的交锋。这种写法,层层推进,几段叙事开始交融在一起,最终让真相大白。作为流行小说,《基因病毒》并非作者的胡编乱造,凭空想象,它的写作与构思其实非常严肃。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写到的那样,小说里的很多叙述,都有扎实的现实依据。《基因病毒》乃是西格玛中队故事系列的一部,它的取材与故事的叙事,明显带有美国式的英雄主义,拯救地球、拯救人类。尽管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与生化病毒,但只要西格玛中队在,天大的难题总能解决,一切危险皆是浮云。西格玛中队写的是群体英雄,譬如格雷的果敢冲动、苏珊的美貌智慧、莉萨的沉着冷静、莎岑的心机隐忍,每个人在作者詹姆斯·罗林斯的笔下都栩栩如生,带着冲击的视线向我们走来,仿佛一部好莱坞的大片,动感华丽。作者的写作很有镜头感,他对故事时间的强调,跟电影分镜头随着时间的推动异曲同工。对时间的关注,一方面让小说的叙事更加紧凑,分秒必争。另一方面,我觉得跟创世纪相关,就是把尘世的时间改造为人类拯救史的倒计时。不过读完此书,我倒是另有想法。从流行小说的元素来说,作者的写作完美无缺,符合畅销的标准。但我更在意的乃是作者对人类基因病毒的描写,在遭遇SARS病毒、禽流感之后,小说《基因病毒》更像一种预言,而非虚构的故事。人在做,天在看。SARS病毒的传播源头便是中华菊头蝠。因为人类破坏了蝙蝠的生存环境,才促使蝙蝠迁徙到人类密集之所,造成SARS病毒的原发。《基因病毒》让我们重温那些过往的噩梦,在惊险的故事里感受到现实的压力。当马可·波罗遇上非典。这几乎类似关公战秦琼的闹剧,在《基因病毒》居然再现,而且写得并不勉强。从某一种角度来说,有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遗风。可能,作者只想好好写一部流行的小说,但小说背后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通俗与消遣。在一个人都可以复制的时代,有人说应该重温法国人帕斯卡尔的名言:我们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要说,在一个病毒横行的时代,我们有必要重温一句话:一切疾病的凶猛,比不上人心的险恶。苛政猛于虎,诚哉斯言。《基因病毒》(美国詹姆斯·罗林斯著·重庆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

当马可·波罗遇上非典——读詹姆斯?罗林斯小说《基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