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办公应用办公应用14 → 文章内容

蔡迪支:没拍卖过一张画的版画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2-27 23:02:57

原标题:蔡迪支:没拍卖过一张画的版画家耕罢归来筹建广东画院被骂得要流泪蔡迪支成名较早,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蔡迪支响应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手持刻刀创作了一批影响广泛的作品。蔡月迟回忆说,当时蔡迪支创作的《桂林紧急疏散》复印3000份,在他1937年的桂林个展上被争购一空。这幅画在抗战时期还传到了日本,引发了日本国内当时侵略派的反感、痛斥。建国后,蔡迪支回到广东在《南方日报》做记者,“父亲当时背着一台黑白120相机到处采访,还做过《南方日报》美术编辑组的负责人。”蔡老大女儿蔡月迟说。1954年,蔡迪支就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是建国后广东美术界的开山级人物,1959年蔡迪支专门调入广东画院筹备办公室,一心投入到广东画院的筹建之中。左:客家姐妹/右:澳洲黑天鹅蔡月迟回忆说,为了筹建广东画院,父亲尝尽了辛酸。“文革后,为广东画院征地的工作提上日程,但是非常艰难,父亲天天都要去跑腿,让人家骂得他一个堂堂男子汉都要流泪了。当时还有人说,蔡迪支如果你能做成这件事,我就把脑袋取下来给你当凳子坐。可是父亲硬是咬着牙把广东画院建起来了!”1982年,占地700平方米、高8层的广东画院大楼建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家吴作人、华君武、刘开渠、刘海粟、黄胄等人参加了落成典礼,广东画院由此进入最辉煌的黄金时期。朝露守着上千幅作品拒绝办回顾展早年因版画成名后,蔡迪支逐渐转入国画的研习之中。1979年,他参与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美术创作之中,与陈章绩、梁世雄、林丰俗等人合作了巨幅国画《广州农民讲习所》,和陈金章、陈章绩合作《枣园春色》,国画功力渐臻纯青之境,但蔡迪支一直非常低调,生前从未大张旗鼓办过展览,也从未拍卖过一张画。“父亲一直不拍卖画,倒是许多人向他求得作品后马上拿到市场去卖。他一直认为,画是用来欣赏、用来表达艺术境界的,而不是卖来赚钱的。”蔡月迟回忆道,“父亲最后的遗愿是要儿女们把他的作品捐给广东美术馆收藏,把自己的艺术留给下一代欣赏。”由于生前绝少卖画,蔡迪支的画室里堆满了他从艺60年来的上千幅作品,成了老人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左:但愿人长久/右:千岁银杏蔡月迟说,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曾多次找到蔡迪支,希望能在美术馆筹划一次个人生平回顾展,但老人却推辞了。尽管蔡迪支的许多后辈画家如今身价惊人,但蔡迪支晚年一直靠退休工资度日。至今一家三代仍挤在广东画院20年的老宿舍里,生活非常清贫。(李培、刘力勤、毛一竹)桂林紧急疏散扶老携幼的黑压压人群冲向那列已被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似的火车,而那几节车厢虽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但还是给国破家亡的逃难者们带来了一丝生的希望。画家纵深场景的处理强化了逃难人群的混乱和仓皇,而近景对背朝火车的妇孺老弱凄苦、绝望表情的刻画,更加重了紧急疏散的悲剧色彩——这张版画就是已载入史册的《桂林紧急疏散》,它是国统区抗战时期的代表性、典型性作品,也是整个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作,激昂悲愤,正气浩然,意义永存。然而,它的作者——我国著名版画家、新中国美术的开拓者蔡迪支先生却于本月初驾鹤西去,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哀痛。拥军爱民紧急撤离前奔赴火车站打好经典版画稿蔡迪支自幼习画。上世纪30年代,他受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开始接触版画创作。抗战期间,作为中华全国木刻抗敌协会会员,蔡迪支在粤湘桂等地参加抗战文艺工作,他把革命理想和革命艺术结合在一起,一手拿枪,一手拿木刻刀,为民族存亡呐喊。抗战时期,云集桂林的全国各地文化人中,不乏美术工作者,而永载史册的《桂林紧急疏散》的作者蔡迪支即是其中之一。1944年8月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衡阳;9月8日,日军沿湘桂线向桂林逼近,桂林城防司令部于是日发布第二次紧急疏散令;12日,又发出限期三日疏散的强迫疏散令,所有市民必须在14日正午以前全部撤离。这时的桂林,真是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城中各机关、团体、学校争先恐后,抢夺各种交通工具,那种仓皇情景,令观者悲愤、心痛。数十万逃难群众潮涌桂林火车站,其状更是极为悲惨。左:海南兴隆华侨农场住宅/右:油棕园蔡迪支当时于欧阳予倩任馆长的广西艺术馆当研究员,在创作抗战木刻、漫画的同时,又兼职当美术教员。接到政府紧急疏散命令之后,欧阳予倩安排大家从水路撤离桂林。临走之前,蔡迪支特意去了火车站搜集创作素材。停在北站的火车,从车顶到车厢中的行李架以及车底下,都塞满了逃难的人,列车之外更是不断地继续挤来的涌涌人潮。见此情景,蔡迪支拿起画笔,勾了多幅速写,之后随艺术馆人员撤离至广西昭平县,着手进行《桂林紧急疏散》的构思、创作。《桂林紧急疏散》完成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1946年元旦,《桂林紧急疏散》在桂林“新年木刻展”上展出时引起特别关注,并以其艺术表现力和历史真实感,成为国统区抗战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旧道与新途画作如斯人以谦和真诚为艺术创作核心除《桂林紧急疏散》外,蔡迪支还创作了《何处安家》、《野火》等版画名作。蔡迪支的木刻作品,秉承新兴木刻运动的宗旨,富于现实性和人民性,在真诚中展示澎湃的激情。上世纪60年代以来,蔡迪支又把创作重点移向中国画,用创作版画的心态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画风朴实平和、清新高雅、意境深远,如《珠三角水乡》、《大江帆影》、《春江之边》、《南海之滨》等作品。在由版画转国画的探索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中国文人画精神及笔墨传统为核心。这种坚持以中国文化精神及哲学思想为内涵、不失本体语言特征、坚守笔墨底线的探索努力,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仍有着深刻意义。画如其人。据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介绍:蔡迪支有着老一辈画人所特有的优秀品格和治学作风——为人谦逊,治学真诚、探索不息。更为重要的是,蔡迪支骨子里还蕴藏着中国文化的中庸精神——含蓄内敛,不温不火柔中有刚……这无论对忠于传统还是力求创新的画人来说,都是有益的启迪。为了国家建设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刘斯奋:无愧于“开拓者”称谓蔡迪支同志于抗战期间在粤北和东江地区以木刻刀作武器投身文艺工作,之后又在不同地区从事美术研究、教学等工作。上世纪50年代以来,历任广东美术工作者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及广东画院的领导工作。他在战乱颠沛流离的

[1] [2]  下一页


蔡迪支:没拍卖过一张画的版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