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免费体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软件
- ·下一篇文章:震撼!广州首条进城城轨即将动工,起点琶洲!未来直连佛莞深惠四城
非公经济大数据还原北京16区竞争力
原标题:非公经济大数据还原北京16区竞争力日前,位于房山区的北京基金小镇又迎来天算量化等8家企业入驻。天算量化经理钟笑天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和团队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5亿元。天算量化也是北京非公企业的缩影。现在,非公经济正在北京蓬勃发展。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北京16区非公企业总收入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7.8%,成为了北京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支撑。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京非公企业收入“大数据”,也勾勒出各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提升潜力。转型支撑钟笑天是一位“85后”,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带领着十几人,管理着5亿元规模的资金,把天算量化的办公地从望京搬到房山北京基金小镇,成了基金小镇802家入驻企业之一。“除了产业环境和便利交通,我们看中这里有汤森路透、普华永道、麻省理工学院等业界、学界的最新信息资源。”在钟笑天如是说。镜头转向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海淀。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最近动作频频,小米8等小米系产品接连发布。不久前,小米还宣布已提交上市招股书。数日前,众创空间纳什联手红星美凯龙朝阳路店,打造北京单体最大的共享办公区;6月6日,纳什空间还将举办融资发布会。无论是天算量化还是小米、纳什,虽然他们聚焦的领域不同、体量不同、知名度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标签——非公企业。不难发现,非公企业目前在市场上表现非常活跃。非公企业即非公有制企业,是指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归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占主导或相对主导地位的企业。从全国而言,非公有制经济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增长点,生产了大量的物资产品和劳务产品,在满足民众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增加社会总资本、为国家提供大量税金的同时,扩大了就业渠道,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在北京,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绩亮眼。据北京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市规模以上非公单位2.4万家;内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601.1亿元,同比增长5.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8.9亿元,同比增长89.4%;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87.3亿元,同比增长2.8%。眼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北京不断寻找更多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质与效的提升,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北京非公经济的作用将进一步放大。“北京定位"四个中心",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非公经济能够在科技、文化、国际交往中做到很多国企无法承担的角色,同时它们活力十足,通过不断创新,助力北京建设。”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艳霞表示,非公企业在北京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上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首经贸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看来,非公企业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增加就业、保证财政收入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非公企业在创新创造、抵御风险方面更具优势”。差异明显“根据 "四个中心"定位的要求,北京退出了一部分产业和企业,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在北京依托创新驱动经济全面转型发展的当下,非公企业能够填补产业转型之后的市场空白,差异化满足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力。”陈及坦言。非公企业对于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北京各区都在发力非公有制经济,并且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北京16区非公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007.3亿元,同比增长7.8%;创造利润945.6亿元,同比增长36.4%;吸纳就业398.4万人,同比增长1.4%。其中,核心区的东城、西城两个区非公收入达到2000亿元,城市拓展新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非公收入达到7600亿元,城市发展新区通州、顺义、大兴、房山、昌平五个区非公收入达到3600亿元;生态涵养区怀柔、密云、延庆、平谷、门头沟五个区非公收入为523.9亿元,同比增长3.2%。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16区中,朝阳区的非公企业营收最多,总额达4013.2亿元,同比增长2.7%;利润总额也最高,高达419.9亿元,增速达36.9%,从业人数达到98.6万人。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朝阳区GDP超过5600亿元,海淀区GDP超过5900亿元,两区经济体量相差不大,但非公企业营收和利润两区却有差距。据统计,海淀区非公企业营收虽然排在各区第二位,为2805.2亿元,增速达22%,但与朝阳4000亿元的量级还是相差不少,且海淀非公企业利润总额也有所下降,仅有53.5亿元,下降幅度达30.3%。对此,赵艳霞分析认为:“海淀产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公司,这些企业的项目多为基础研发项目,投入相对较多,获得经济效益的周期较长,所以海淀非公有制企业的收入相对较少。朝阳区聚焦金融和商务服务,涉外资源丰富,外资企业的总部较多,运营模式多为订单模式,所以非公经济收入高,也合情合理。”郊区潜力透过北京16区非公企业营收的数据,也反映出北京各个区经济发展的不同特质以及竞争力。例如,朝阳跨国企业进驻较多、涉外企业进驻较多;海淀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得到创新创业的企业的青睐;东城、西城是核心区,有着浓厚的人文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企业较多;丰台是京南创新引擎,聚焦高科技产业,如轨道交通等企业较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实体经济主阵地,高端制造业企业较多。事实上,近来,北京各区目前都在从不同维度完善优化营商环境,为非公企业做强做大铺路。对于各区来说,非公企业对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如何在相对“同质化”的发展大背景、发展大方向下差异化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形成更加鲜明的特征,特别是生态涵养区五个区如何在非公经济规模相对不大的前提下提升质量,是一道现实课题。“各区在整体的政策上相差无几,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定位,在细分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例如,延庆要依托世园会和冬奥会,加大投入,体现特色。”赵艳霞认为抓住细分市场最重要。生态函养区的差距则来自于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陈及认为,“生态涵养区在吸引人才和配套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是生态涵养区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但在陈及看来,生态函养区,也就是以前说的远郊区能给非公企业未来带来巨大红利。“根据北京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未来郊区将大有作为。目前城区的房租成本、人力成本较高,随着交通路网的完善,这为城市发展新区和城市涵养区带来机遇,在这些区域要大力发挥自身环境和成本优势,配以良好的政策,进行差异化招商,将有助于这些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各地方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看法。在北京生态涵养区的各区要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发展高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产业,政府也要从长远的角度和更宽的视野出发,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非公有制企业进驻。对于非公企业来说,要提早规划,利用现在涵养区内较低的成本完成布局。”陈及非常看好未来涵养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北京商报记者 李振兴/文 贾丛丛/制表
非公经济大数据还原北京16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