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国网新疆电力“保电套餐”确保高考用电无忧
- ·下一篇文章:天津市第二儿童医院打造“快乐营地”
孩子“触网”低龄化 净网护苗宜疏不宜堵
孩子“触网”低龄化净网护苗宜疏不宜堵(网上中国)汪灵犀孩子“触网”低龄化净网护苗宜疏不宜堵(网上中国)汪灵犀护苗净网,从我做起孙 振摄(人民图片)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占25.4%。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们的“触网”年龄越来越小,甚至低于3岁。五光十色的虚拟世界中,有优质资源,也有垃圾信息。一些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工作,还孩子一片网络蓝天,在当下极为重要,也极为紧迫。上网成“日常”“今天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互联网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上网低龄化也是正常现象,使用网络也是青少年必备技能之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学校和社会不应该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将其与孩子的成长对立起来,而应该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内心犹如一片广阔田野,要让田野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一片金灿灿的‘水稻’。”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罗树庚建议,创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使孩子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有效学习、户外运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吃饱了“精神大餐”,孩子们自然就能提高对网络不良内容的免疫力。“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学校宜疏不宜堵,与其消极被动地预防不良上网,不如积极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齐学红认为,目前许多学校的规定如“教室里不得使用手机”等,局限在是否允许、能否使用层面,在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及上网等方面则缺乏有效引导。其实,最关键的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观念和认知,教会他们如何合理、合法和有节制地使用网络。比如,可以把网络安全、网络伦理等内容纳入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家长做“标杆”“要指引,履职责,教有方,辨不良。要陪伴,融亲情,广爱好,重日常……”教育部近日发布了“防迷网”三字文以及《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教育引导、以身作则、注重陪伴、疏导心理、配合学校,筑起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坚实防线。家长的引导和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裴涛建议,家长首先要看看自己上网的方式是否合理、接受的内容是否积极,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学会健康使用网络。“家庭应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孙宏艳也认为,家长应该每天花一点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去了解孩子业余时间做什么,鼓励孩子交往三五好友并了解孩子的朋友,培养一两项家庭的共同运动。如果要上网,尽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网。“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因为喜欢上网才开始讨厌学习,事实上,不少孩子是因为讨厌学习而沉迷网络。如果学习任务太重令孩子生厌,就给了沉迷网络以可乘之机。”裴涛提醒,家长要培养孩子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增亲子之情,享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如读书、下棋、运动、做家务、走亲访友、举家旅行、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会等,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吸引孩子。合力护“幼苗”青少年群体社会经历不足,生活习惯尚处于形成阶段,面对开放的网络,缺乏辨别力和自制力。要想让预防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见成效,学校、家庭、社会还需打出“组合拳”。在2017年寒假、2018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了一项寒假“护苗”行动,集中整治违法违规网络直播、网络游戏及“邪典”动漫视频,多措并举推广“护苗?网络安全课”,引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安全上网。“政府应进一步规范网络运营,实行科学的信息分级制度,制定行业标准,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有效化解网络风险。”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永江如是建议。学校可以做些什么?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加强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基本情况,要求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地中小学责任督学要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正在打一场‘注意力争夺战’。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校园生活中来,把中小学生引导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轨道上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说。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则应加强行业自律,开发、出版发行和运营适合儿童的、积极健康的、充满乐趣和想象的游戏,营造安全网络环境。
孩子“触网”低龄化 净网护苗宜疏不宜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