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技巧:数学图形面积计算的十种方法!
- ·下一篇文章: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
2018届高三历史学术热点与高考预测
开,土地革命进行,抗日战争胜利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至60年代)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模仿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外交上“一边倒”,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界9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的推动;两级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世界贸易的发展改革开放成就巨大;加入世贸组织;中华民族走向复兴。2、纪念戊戌变法运动120周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先进分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先是从器物文化上的反思,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了19世纪70年代-90年代,历经了多次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反思有了深化,具体内容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在确保中国既有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兴办西洋式的工厂。虽然洋务运动使中国向现代化迈出了一大步,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制度进行了反思,1898年的戊戌变法虽然只有百余天,但它的意义是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对中国社会进行制度上的反思,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也正因为是第一次,因而对后世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有特殊价值的。考前梳理及高考预测: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主张1、背景:①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②西学的传播③民族危机的加深(2)主要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3)早期维新思想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2)成因: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4.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教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高强的道路,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b.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e.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抨击,开阔人们的眼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总之: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初步动掘了封建统治秩序,清末新政的历史意义:积极: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崛起;促进法律现代化;促进政权机构现代化;促进中国军队近代化;促进新学教育兴隆;促进民主革命消极:增加人民负担;袁世凯集团崛起;强化国家机器;加深列强侵略;催生边疆问题。3、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70年来,《共产党宣言》一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圣经”。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以后,国际主义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历史规律依然在发挥作用。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所遭遇的困境和中国经济的“风景独好”,使得国际共产主义的经典理论包括《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受到学术界普遍的关注。因此,《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的历史就更加值得纪念。由空想 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 了一系列美妙的设想。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 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关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由理论到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 -次伟大尝试把握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由理想到现实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苏俄(联)进行了曲折的探索。但最终都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1991年苏联解体关注“战由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体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关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思想4、1998年中国大洪灾(20周年)、2008年汶川地震(10周年),灾害学将再次引起关注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按照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所说的,中国的大一统体制实际上是基于抗灾而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的自然灾难是唐山大地震。改革开放之后,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有,但1998年的特大洪水和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再一次给我们以警醒。在1998年特大洪灾20周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际,学术界会通过推动灾害学的研究来进行纪念。5、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当然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第一,中国的力量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第二,中国需要发挥大国作用,在海洋上也是如此。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背靠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因而,中国不是陆权国家也不是海权国家,而是海陆权益兼顾的国家。第三,中国海洋观的复苏,对海洋权益有新的诉求。从保守、内敛转向了开放、积极作为的海洋观,并且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全球海洋治理的价值(文化、观念等)、制度、方案等,尤其是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来推进全球海洋治理。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八大提出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经过5年的发展,这一理念在十九大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式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这实际上体现了中国传统“义利合一”的义利观,在外交上则反映出中国不是追求狭隘的国家利益,而是追求世界共赢和共同安全。特别是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当今,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任何国家都不能单方面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跨国治理、跨国合作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因此,中国倡
2018届高三历史学术热点与高考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