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电脑基础基础应用25 → 文章内容

我家“车三代”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4-24 15:12:23

原标题:我家“车三代”屈寅生的第一辆摩托车女儿戴着屈寅生当年赌气买来的头盔屈寅生我的父亲从事郊区架线及维护工作,之前因交通不便,上下班都是步行,后来总算有了一辆自行车,还是从信托商店买回来的旧货。当时这辆车可是家里最值钱的大物件了,也是父亲上下班唯一专用的交通工具,当“宝贝”似的看着。随着我渐渐长大,母亲想让我早点练骑车帮衬家里,但父亲始终没松口,一是怕不安全,更重要的是害怕车坏了影响他上班。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参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单位发了一辆公用自行车。说是公用,实际上是外勤工作每人一辆,由自己使用和保管。当时我的月工资不到20元,能拥有一辆价值一百多元的崭新自行车,还是单位发的,周围人羡慕不已!在计划经济体制那年代,不用说大家手里的钱都不富余,即使是有钱,也要有购车票才能买到。我自己对车也是爱护有加,当“心肝”似的。每天下班后,都要把车搬到楼上去,避免日晒雨淋。当时每周是六天工作制,每到周六下午,单位便给我们两个小时的时间,对自行车进行安全检查和保养维护,每个人修起自己的车来都是一丝不苟。现在脑海中还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三套轴、飞轮、脚蹬子、车把、车闸……每样都不落,一点都不懈怠。同时,单位的安全员还要不定期地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车铃响不响、车闸灵不灵等。当时自行车是大多数人主要的代步工具,每年单位组织的职工运动会,趣味自行车赛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参加的人也最多。改革开放后,人们收入逐渐提高,摩托车的出现,使我也不满足于骑自行车了,看到人家开摩托车,自己心里也痒痒。几次和父亲提起想买摩托车,都因为安全问题被拒绝。我赌气地说:好!车您不同意我买,我先把 “鞍子”配上。出去到商店就买了一个摩托车安全头盔回来,在家一放就是几年,最后头盔上的漆都老化了,直绷皮。终于盼到结婚娶了媳妇,在媳妇的“安全管理”下,我终于实现了骑摩托车的愿望。可没几年,社会发展之快出乎想象,百姓经济收入的增加,似乎带有跳跃性。摩托车没骑多久,汽车紧随其后进入了普通百姓家庭。我紧跟着置办了汽车。当时孩子小,我家和小孩姥姥家距离达近百公里,看望老人再也不用抱着孩子、背着大包去挤长途汽车了,当时汽车数量还少,通常一路畅通无阻。随着双方老人岁数的增加,不论是出外郊游还是跑个医院,汽车为我全家带来了巨大的方便。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实力逐渐强大起来,百姓生活日渐提高,汽车也不再是奢侈品,家庭购买汽车变成了常态。国家想尽办法为人们出行提供多样、快捷方便的良好条件,下大力气发展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提倡低碳出行,试点建设首条自行车“高速路”。人们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从贫穷到富裕的经济条件下消费观点、出行理念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私家车,改乘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只为绿水青山。从自行车、摩托车到家庭小轿车,再到自行车,不管交通工具是如何变化,人们出行选择的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地扭转。不单纯依赖自驾车,求的是环保、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这就是改革开放40年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的最大变化——环保高效、选择多样!本文作者1963年生,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文摘入手,逐渐捣鼓一些自己的小文。

我家“车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