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RealMedia HD正式商用部署,生态系统初具规模
- ·下一篇文章:微信聊天记录怎么恢复?揭秘微信隐藏功能
起名通创始人张襦心答记者问:名字对成长、命运,是不是真的有作用
中新社: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起名的?我们在起名通网站的介绍里注意到,您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怎么会关注到起名?张襦心:从文化角度来看,我长期关注各种文化现象,7年前有一个契机,让我注意到了起名。从前大家认为起名是一个很小的垂直领域。但深入去看,名字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受教育程度和文化层次,足以记录一个国家的时代烙印,非常有社会意义。从事业角度来看,起名是一个绝佳的事业方向。现在绝大部分家庭的重心,都放在倾力养育下一代上,家长越来越重视起名。但起名行业,却没有帮助父母们把件事情做好。这个行业没有一家真正的品牌。中国大地遍布的起名馆,那些所谓的大师,用装神弄鬼的装扮、故弄玄虚的说法,很清楚的在告诉我们,这个领域,早已沦为传统老江湖以忽悠立足、赚快钱的地方。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心塞行业”。但是时代不同了,科学已经在全面替代愚昧。用户需要的不是恐吓安慰,而是科学、文化、品位、最优化。所以我们起名通坚信起名需要重新定义, 这个行业一定会有品牌诞生,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事业机会。在做起名的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体会到了“情怀”。为一个个家庭提供起名服务,实际是对家长自身价值观和育儿理念的建立和提升,并帮助他们重新认识汉字之美、文化之美。这让我们对这份事业,更多了一层使命感和自豪感。中新社: 起名通网站的介绍里还有“起名科学化”的字眼。您觉得现在中国人做到“起名科学化”了吗?您觉得大众对起名有什么错误认识?张襦心:现代人越来越讲科学,“起名科学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会将起名跟迷信、开光归为一谈。那么起名到底有没有科学性?首先,从名字作为“品牌”的作用看。在现代社会,一个好名字对于孩子增强自信心、在社会交往中绽放自己的亮点、帮助别人更好的记住他,给他增加机会等等,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显然要科学地去做。当然这还不是重点。起名的科学性,更在于名字对人的成长、命运,是不是真的有作用。现代社会的共识:“性格是决定命运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我们起名字的时候,可以跟孩子的性格特点结合,去提升孩子最薄弱的短板,这肯定对孩子最好,更有助于他实现幸福人生。但问题是,对于一个刚刚出生的宝宝,我们怎么知道他有什么特点?这里就要用到“科学预测”。西方科学家已经发现,父母遗传对孩子的性格会产生明显影响,其程度甚至可以达到50%。起名通创造性地将国际最前沿的心理学成果(个人幸福跟性格的关系)和遗传学说相结合,并根据中国人的特点对其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之后,综合分析父母的幸福性格特质,诊断出他们共同的性格短板。这是对宝宝性格影响最大的因素,父母无论在遗传还是后天育儿都很难给到孩子。这样的科学预测,从前大家是没有方法能实现的,所以以前起名只能实现“讲文化”。而现在用起名通最新的方法,起名不仅“有文化”,还可以“讲科学”。至于大众的起名误区,还是很多的。比如认为名字就是一个符号,好听顺口就行了,自己喜欢就行了,无视名字对孩子内在性格和外在人生机遇的影响;名字还是从众一点更安全;为了名字吉祥、高分而随意拼凑名字;盲目相信生肖起名宜忌;只追求名字出自诗词典故而忽视其他等等。造成名字普遍考虑不全面、重名率高。中新社:我们注意到您最近也接受了一些采访,您也对建国后中国人的重名潮做了分析。您觉得名字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吗?张襦心:名字刻有时代的烙印,肯定会反映一个时代的思潮、社会文化心理。从前研究姓名文化的学者,会选取一些“典型案例”,来论证刚建国的时候,政治形势和政治事件对起名的影响,如新中国的成立、 抗美援朝、大跃进、文革等等,都影响了一时的起名风潮。当我们有姓名大数据的时候,将个体折射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就可以对时代进行一个更全面、客观的反映。比如改革开放后,时代越来越多元化,这在名字中会反映出来。00后名字的重名集中度,相对于重名最严重的80年代已经下降了近一半。中新社:有分析认为,现在中国家长起名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很重。您怎么看这种说法?如果将这种分析放到中国历史上是否成立?张襦心:流行文化对当下新生儿名字的影响只是一小部分,我认为很多人将“名字过于雷同、小清新风”归结为父母看琼瑶小说、电视剧太多是不全面的。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这个时代父母们的文化底蕴还较为薄弱,思辨精神不足、对育儿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以及我的们民族心理中,历来缺少创新,更为静定、保守,求稳求安全的心理占据上风。此外,商业陷阱的助纣为虐,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名字中的“网红脸”现象这么严重,跟网络上泛滥的起名小软件、app和商业机构为了吸引用户点击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贴”不无关系。中新社:虽然您提到了10后的热名和建国后的热名相比品质上有所上升,但我也注意到,有人在说被广泛采用在姓名中的“梓”其实和棺材有关(梓木最大的用途是制棺材,在古文中多暗喻死亡。)。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张襦心:10后的热名和建国后的热名相比,品质上升是毋庸置疑的。用我们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很多角度都能证实这一点。我再举一个直观的例子。从前中国人起名很直白,望子成龙就用“龙”,现在就懂得使用更典雅、讲究的字来表达,比如辰和宸。“梓”这个字,网上有人讲它跟棺材有关、古文中多暗喻死亡,是偏颇的。字典类工具书《正字通》给“梓”的定义是:“梓,百木之长,一名木王。”在《尚书》中,把“高而仰”的桥木视作父道,将“低而俯”的梓木视作子道,因此后世又称父子为“桥梓”。 因为梓木用材广泛,也适合做棺材,才引申出了“梓棺”一词。其实自古除了梓木,楠、檀、松、柏等木都会用来做棺材,我们显然不能说这些木材的寓意都是棺材。所以从文化内涵看,“梓”是一个不错的字。网上出现这样的负面评价,实质是一种“负能量观”的体现。这类人缺少正向看问题的心态和自信,容易挑次要甚至不存在的负面去放大和过度联想。当然,“梓”这个字近年来由于备受家长喜爱,使用过热,这是它的问题。如今再给孩子起名,建议避用。中新社:此前我也对起名行业做了一些了解,发现起名类的机构、公司在网上有很多,仅在淘宝上就有不少。这是不是过多了?作为消费者应该如何甄别?张襦心:仅从新生儿起名来讲,一年有1600万左右的婴儿出生。想起好名字的需求,逐年在增长。早在2006年,起名
起名通创始人张襦心答记者问:名字对成长、命运,是不是真的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