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新疆的玉石(3):白玉碧玉见多了,那紫玉呢?
- ·下一篇文章:极度危险!毒贩庭审时逃跑 江苏南通启动关城门预案
昱见|看世界杯,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差距不只在足球
原标题:昱见|看世界杯,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差距不只在足球在世界杯正式开踢之前,本届日本队曾经十分不被日本国内所看好,经历了临阵换帅等风波后,日本媒体之前普遍预测日本队走不远。乃至日本队从羽田机场出征时,送行的球迷只有稀稀拉拉一百多人,扣去混在其中的球员家属,几乎就没人了。然而谁也没想到,日本成为了本届世界杯上表现最亮眼的亚洲球队,首场爆冷2:1赢了哥斯达黎加,第二场顽强逼平非洲“小法国”塞内加尔,28日对战已经出线无望的波兰,只需一场平球,就能晋级十六强——以目前的形势看,韩国、沙特已经出局,澳大利亚、伊朗形势严峻,日本很可能成为唯一晋级十六强的亚洲球队。无论是球场上还是球场外,日本人的成功总是最能刺激我们——几乎同样的人种,咱人口比他还多那么多,凭什么他们能干成的事儿咱干不成——自从甲午战争以后,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中国人。其实比人种和人口数量最重要的,是人的心态。曾经执教过日本国家队的日本教练冈田武史,前几年曾经看在中超高薪的面子上来华带过杭州绿城。结果当然没干多长时间就打道回府了。一回国,冈田就本着日本人“有什么不客气的话,回来再吐槽”的闷骚脾气,对着日本媒体很不客气地批评了中国足球一句:“中国球员不是在踢球,而是只在打工。”这话在咱中国人听来可能很听不懂:职业球员,踢球不就是为了挣钱吗?不就是打工吗?有啥不对?确实不对。冈田就对日媒比较说,在日本,平时训练,教练让七点钟集合,球员们一般六点钟就会到场。自己颠球、带球先练一会儿。等教练来了,立刻就能进入状态开始训练。但冈田在中国目睹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七点钟集合,中国球员能准点来就不错了,来了也是在休息席上刷手机,教练不叫不起身。里外里每个训练日中国球员要比日本球员少练三四个小时。此外,日本球员在训练和比赛外还十分注重身体管理,严格按照队里营养师的规定进食。中国训练营内则有发达的外卖系统,球员想吃啥吃啥,教练怎么说都不听——因为球员们看来,训练日以外不是工作时,吃啥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最令冈田伤心的是,当他递交辞呈,进行最后一场训练时,居然还有三名球员迟到。而在日本,像这种教练离职或队友转会的“最后训练”,那都是很重大的时刻,队员们会加倍努力地练上一天,临别前再说上一些“感谢您的指教,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之类的话。而在中国,这种“一期一会”的气氛是没有的。大家仿佛觉得只不过是为了挣钱临时搭的草台班子,散了就散了。从冈田的这番话里,你感到的差距是什么?是日本球员比中国人更敬业吗?非也。在敬业的背后,是日本球员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在日本,职业球员虽然也能领到高薪,但如果将其短暂的职业生涯所能挣到的钱平均到一生中去,大多数球员挣的钱其实不比普通上班族从“平社员”开始一点点在会社里熬资历多多少,这跟在日本更追捧的“国球”棒球是有区别的。所以对日本人来说,选择足球为职业是件高风险、小回报的事情,得对足球确实有诚挚热爱的人才会真正选择进职业联赛。日本球员踢球确实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挣大钱”。实际上,据日本人自己说,如今日本能有这么好的足球基础,居然还要感谢一部漫画。那就是我们中国人也非常熟悉的《足球小将》。80年代以前足球在日本并不特别受欢迎,是这部漫画激起了无数孩子对足球的热爱,促成了日本足球今日的勃兴。有趣的是,《足球小将》还产生了一个副作用——由于该书主角大空翼和书中一众最牛的球员都身披十号球衣,打中腰的位置。导致日本青少年球员都喜欢打中腰,于是“锋无力”成为了一度困扰日本队的难题。以至于有球迷专门去找该书作者高桥阳一请愿,让他一定要画个漫画,讴歌一下前锋的作用。从这个笑话里,你也能看出日本足球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家踢球确实是因为有爱,所以平时训练不是给老板的、也不是给教练的,而是给自己的。是踢球,不是打工。相比之下,中国足球的动力是什么?相信不必多说,大家也明白。曾经做过东京都知事的日本老右派石原慎太郎,曾经批评中国是“金钱社会(お金社会)”,这话很多国人听了可能很不服气——你们资本主义的日本就不是金钱社会了?其实石原慎太郎这里说的“金钱社会”,是说中国社会赖以运行的一切原动力几乎都来自于发财的欲望——连年轻人选择职业都不考虑自己喜不喜欢,而是只问能不能赚大钱。而中国足球的发展,几乎成了这种心态的一个缩影。难怪球员会以“打工”的心态踢球——从心底里,他们踢球的动机,跟进城务工的挣辛苦钱的同辈人没有本质区别。其实,差距何止在于足球。笔者去过日本很多次,总感觉喜欢自己工作的日本人的比例恐怕远高于咱们中国。眼下正在高考填分报志愿的时候,一时间,家长们都在忙着为孩子打听学啥专业将来能挣钱之类的。其实,此时再操心这个问题有点太晚了,也太草率了。“拼了三年考个分,只花三天选个专业”恐怕是中国独有的怪现象,尤其是跟“老谋深算”的日本相比。多少中国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在高招会上被临时决定的。在日本,一般在高中二年级,学生就要填写一份“进路调查表”,仔细填写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职业,为此想读什么大学之类的问题。教师在仔细审阅这份“进路调查表”后,会单独约时间与学生、家长进行一次“三者会谈”,教师、学生、家长三个人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学生将来想干什么。日本皇太子夫妇前往学习院,参加女儿与老师的“三者会谈”。在日本,学生学习成绩再好,高中时也注定会被“请家长”一次,因为要与老师一起规划其职业生涯。在这个郑重的三者会谈中,学生会说出自己的爱好,家长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主要考虑家庭的财力问题,而教师则给出自己的专业建议。会谈后形成的最终意见会成为学生此后的“进路指导”,以便最大程度地争取学生最终能从事自己喜欢工作。很多日本高校(高中)甚至有专门的“进路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帮学生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这与中国高中普遍只求学生考高分有着天壤之别。对职业的热爱,也是匠人文化的精髓可以说,在日本,职业规划是真正被当作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由多方来操心、重视的。日本父母操心此事的心态,可以参考中国父母操心孩子找对象的劲头,与之相比,日本人反而觉得谈恋爱是私事,父母无权干涉。究其原因,恐怕正是因为日本对职业的理解:在日本人看来,职业是一种“修行”,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不热爱怎么行?这与很多中国人将职业理解为“糊口营生”,几乎有着天壤之别。当然,日本人强调选择职业要看爱好,也是因为日本各行业间收入差距不如中国悬殊,孩子选什么职业都不会饿肚子,也很难发大财。所以可以有更多的优容。选择职业,从事职业,中国人强调赚钱,日本人强调热爱。当然,金钱有时的激励作用会比对职业本身更大,中国近些年的经济远好于日本,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不过,这种激励真的能永远起效吗?会不会有副作用?从上世纪90年代中日足球的强弱易位,到今日的差距悬殊,似乎在为我们敲响警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昱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昱见|看世界杯,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差距不只在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