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青春,一起唱吧”总决赛华丽落幕 校园歌霸诞生
- ·下一篇文章:130名小学生被关小黑屋背单词 老师错在哪?
外婆”改“姥姥” 念歪了普通话也念歪了方言
20日,有网友称,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为何要改动?有网友找出去年上海市教委的答复:“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外婆”属方言。(6月21日《环球网》)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这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和责任,也是法定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这意味着在法律角度,语文教材将课文中的方言改成普通话,确实有法律依据。但《著作权法》也规定,编写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的修改权、改编权,“外婆”改“姥姥”,也该征求作者的意见。但是,从文化传承角度说,语文教材将课文中的“外婆”统一改成“姥姥”。这看上去是为了推广普通话,但实质上是既念歪了普通话,又念歪了方言,还损害了文章和语言本来的魅力,失去了语文教材应有的文化性,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正如段子手们所言,按照这个逻辑,《外婆的澎湖湾》得改成“姥姥的澎湖湾”,“狼外婆”要改成叫“狼姥姥”;儿歌歌词也要改成“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姥姥桥。姥姥好,姥姥好,姥姥对我嘻嘻笑”。嘿嘿,这么一改,笔者都忍不住想笑。不可否认,“外婆”的确属于方言叫法,但“姥姥”同样是方言叫法,普通话的叫法应该是“外祖母”。“外婆”改成“姥姥”,是将一种方言叫法改成了另一种方言叫法。再者,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和儿歌、流行歌曲的传播,诚然“外婆”是一种方言叫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外婆”其实早就成了一种大众化的叫法,不再是局限于部分地区部分人使用的叫法。即使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绝大多数人也清楚“外婆”的含义。从这个角度,就不该再继续将“外婆”狭隘地定性为方言,完全可以理解成是普通话。退一步说,就算是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了少数学生不理解“外婆”的含义,语文老师只要简单解释一下,学生就懂。总之,在语文教材中,一些方言完全可以和普通话完全共存,并不必对所有方言词汇“赶尽杀绝”,没有必要将方言全部赶出语文教材。相反,方言可以为语文课文增添文学作品应有的个性化、乡土味、亲切感的内涵,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课文。(教师:张立美)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生:李心卓
外婆”改“姥姥” 念歪了普通话也念歪了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