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电脑基础基础应用22 → 文章内容

YT现场 | 转折点 新观念 大卫·安凡和你聊聊现代艺术的过去与未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4-2 2:28:43

原标题:YT现场 | 转折点 新观念 大卫·安凡和你聊聊现代艺术的过去与未来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发生在1947年,在这一年波洛克创造出了“滴画”,被德·库宁喻为抽象表现主义的“破冰”时刻;而罗斯科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完全抛弃了具象元素,创作出了由矩形色块构成的抽象绘画,他此后持续二十年对这一图式的探索震撼了艺评人也震撼了观众。而与之相反,同为抽象表现主义运动早期的领导人物之一,斯蒂尔的创作价值在获得广泛承认的路上却花了很长时间。在今天,先锋艺术家们,如︰安塞姆·基弗、理查德·塞拉以及安尼什·卡珀尔等,仍在抗衡、反思、延续和深化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理念。那么波洛克、罗斯科和斯蒂尔这三位艺术家是如何在相近的概念下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又对21世纪当下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怎样的启迪与挑战呢?2018年6月25日英国学者大卫·安凡博士将来到香港,做客“梵艺×讲座”,带来他在亚洲的首场讲座。这也是近来亚洲地区“抽象表现主义”专题最为深入的公开讲演。时间:2018年6月25日 周一 18:45-20:00地点:香港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香港赛马会厅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大卫·安凡博士一直专注抽象表现主义的探索和研究。大卫·安凡博士撰写的学术专著及研究专文多达70篇,研究所涉范围涵盖了波洛克,劳森伯格,马克·罗斯科等多位艺术家。2016年,由他策划的展览“抽象表现主义”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开幕,这是目前欧洲关于该主题最大型的展览。大卫·安凡博士 图片来源: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抽象表现主义是整个现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一章,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纽约及西岸,一直延伸至二战后,这种全新的绘画方式,不以叙事、表达形象为目标,改而着重绘画行为,表现艺术家最纯粹的情感悸动。而这三位艺术家可以称得上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三杰。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群像,纽约,1950年11月24日 Nina Leen摄 ? 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Images杰克逊·波洛克不只用手,他用身体作画1945年11月,刚结婚不久的杰克逊·波洛克搬到了在纽约长岛东汉普顿的Springs区,波洛克把这附近的一个谷仓改成了自己的工作室,也是从这里他开始把画布铺在画室的地上开始了“滴画”的创作。杰克逊·波洛克在工作室 Martha Holmes摄 ? 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Images)他把巨大的画布平铺在地上,用钻有小孔的盒子、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稀薄的颜料借助喷雾器进行创作;作画时和画布的接触不固定在一个位置,而是在画布四周走动,或跨越过去,使构图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认。他以反复无意识的动作画出了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画面上线条纵横曲扭,色彩变换无常。杰克逊·波洛克,《蓝洞》,布面综合材料,1952年,212.1 x 488.9 cm 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藏 ? Pollock-Krasner Foundation/ARS他完全摆脱了受制于手腕,肘和肩的传统作画模式,让整个身体进行着无意识的、即兴的、随意的自由运动。这种抽象无定形而又自由不羁的滴画形式让艺术家的丰富内心情感被展示出来。马克·罗斯科有人在他的作品前悲极而泣马克·罗斯科在工作室 Hans Namuth 摄1958年马克·罗斯科被选为威尼斯国际博览会美国代表,并在马萨诸塞州的艺术家聚居地普罗温斯镇拥有了一间工作室。他的作画过程就如同宗教祭典,从下午5点一直到第二天早上10点他彻夜不眠的进行创作。他在剧院舞台那样强烈的灯光下作画,展览时,却把灯光安排得较暗,从而使得他那些强烈的大色块从环境中凸现出来,仿佛悬浮在空中,给人造成强烈的震撼。他的大幅矩形作品,画面单纯,色彩重叠又边缘模糊。马克·罗斯科,《6号(紫、绿、红)》,布面油画,1951年,230 x 137 cm ? 1998 Kate Rothko Prizel & Christopher Rothko/ 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罗斯科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如果你只是被我画上的色彩关系感动的话,你就没有抓住我艺术的核心。”马克·罗斯科,《蓝色中的绿色》,布面油画,1956年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术馆藏 ? 1998 Kate Rothko Prizel & Christopher Rothko/ 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克莱福德·斯蒂尔局外人同样作为抽象表现主义运动早期的领导人物之一,克莱福德·斯蒂尔的作品以在大色块的背景之上添加随机的痕迹而闻名。他对垂直性十分迷恋,他曾说,垂直的形象是“从土地中蓬勃而出的生命形体”。克莱福德·斯蒂尔,《PH-1074》,布面油画,1956年,297.2 x 274.3 cm 美国纽约克莱福德·斯蒂尔美术馆藏 ? City and County of Denver / ARS, NY他对抽象的探索是在1930年代,远早于波洛克和罗斯科。但他的作品却很少得到展出,因为他讨厌艺术商人、评论家、博物馆,几乎不曾将作品卖给过艺术品经销商。以至于他的艺术作品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在国内得到认可。斯蒂尔生前甚至还立下遗嘱,在他离世后他的作品不得公开,但愿意全部交予一个愿意为他设馆的城市,于是丹佛市获得了这项殊荣。这三位同为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的艺术家都表现出了一种逐渐脱离人物固有形象的趋势,他们更倾向于这种情感的表现,越是脱离物像越能够表达得更为真实。但这种情感的表现在他们笔下的表现形式又是如此的不同。关于“梵艺×讲座:艺术史专题公开讲座”“梵艺×讲座:艺术史专题公开讲座”系列于2017年由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启动,选定艺术史学科中影响深远,启发深思的议题,邀请海内外该领域的翘楚学者,讲析崭新的研究理论、观点以及方法论,鼓励亚洲区内青年学人参与交流讨论,以期孕育更宝贵的研究视野。「梵艺×讲座——中国传统书画的笔墨与风格嬗变」讲座现场,中央美术学院,北京,2017年 ? 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梵艺×讲座——中国传统书画的笔墨与风格嬗变」讲座现场,中央美术学院,北京,2017年 ? 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关于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是香港注册的非盈利机构。从2011年开始,持续以创造内容、鼓励思想为理念,围绕(1)艺术家及创作;(2)美术馆展览与教育;(3)艺术史研究与出版;(4)讲座及思辨等四方面,策划工作项目。基金会团队致力推动亚洲艺术的发展,成为中西方艺术交流的桥梁,透过与海内外业界翘楚合作项目,将国际艺术的成熟运营模式、丰富经验、崭新思潮与艺术创作引入中国;同时经由基金会的工作,使国内的杰出艺术家、文艺思想得以接轨国际平台与资源。在对照、融汇中西之间,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亦致力于探讨、建立一种适用于当下21世纪亚洲文化环境的基金会经营模式,继而成就基金会一直构想,未来更宏大的亚洲艺术格局。讲座报名通道- E N D -

YT现场 | 转折点 新观念 大卫·安凡和你聊聊现代艺术的过去与未来